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新華日報:治“為官不為”,抓作風也要推改革

耿 聯

2014年11月07日11:06  來源:新華日報

  最近有群眾向媒體投訴稱,有事情反映到部門,被推東推西,最后得到一句“建議到法院去訴訟,按照法律來辦事”。“既然啥事都要去法院,干脆政府部門都撤銷算了。”從這些抱怨聲,可以感受到百姓對一些政府部門“為官不為”的不滿。

  近來“為官不為”現象有所抬頭,理應引起重視。其實,該管理的卻失職、該監督的卻缺位、該服務的卻沒有,這些“為官不為”現象一直存在。反“四風”中的各項嚴規鐵律,讓一些政府部門中的黨員干部心生怯意,因擔心違規違紀而不敢為的多了,因怕冒風險擔責任而不作為的也多了,因“沒了油水”而借故不干的也出現了。不客氣地說,這種“不為”,看似一種作風問題,實則是隱性的失職瀆職。

  為官不為,不應是反“四風”帶來的副作用。正如習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講話時所強調的,我們做人一世,為官一任,要有肝膽,要有擔當精神,應該對“為官不為”感到羞恥,應該予以嚴肅批評。

  而仔細分析這些“為官不為”現象,有的在其位不謀其政﹔有的職責不明,權限職責模糊﹔﹔有的缺乏足夠監督和責任追求,有權力卻沒有問責。實際上,百姓現在遭遇的“為官不為”,很少是態度蠻橫的生硬拒絕,多數情況下卻是彬彬有禮的婉拒,且都有著冠冕堂皇的“理由”。這樣的“不為”,讓百姓雖有怨言卻也無計可施。因此,整治這些“為官不為”,一方面需要繼續強化作風建設,讓黨員干部加強道德修養,真正帶著感情去為民辦事﹔另一方面則要向改革要活力和動力,打通各種流程梗阻和權力角力,擠壓各種“不為”的生存空間。

  很顯然,深化政府管理體制改革,打造透明政府、高效政府,並且通過深化改革來進一步明確職責定位,建立並完善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厘清部門權力邊界,減少交叉和模糊地帶,才能從制度上減少這些“為官不為”“在崗不為”等現象的發生。

  而針對“為官不為”的一些制度創新,也應成為各地無論是深化改革,還是作風建設整改的著力點。近來,不少地方在政府行政大廳推行“首問負責制”“辦事導服制”等改革舉措,受到百姓歡迎。諸如此類的首問負責模式值得在更大范圍內總結推廣,並且要真正讓有關人員“負責”起來。需要提醒的是,這種“負責”應是解決問題的路徑,而不能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微笑服務”或“萬能回復”。總之,要通過持之以恆的作風建設和攻堅克難的深化改革,讓“負責”和“服務”真正成為政府部門面對社會公眾時的關鍵詞。

分享到:
(責編:謝磊、趙娟)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