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市縣傳真

雲南雲龍:“五五制”攻破服務群眾最后關實現聯系群眾零距離

2014年10月28日09:1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雲龍縣全面推行機關部門“五送”和干部職工“五要”工作制度,攻破服務群眾最后一道關卡,架起服務群眾 “連心橋”,實現直接聯系服務群眾零距離。

機關部門“五送”、攻破服務群眾最后關。一送法律政策:做群眾工作很難是基層干部的一個同感,難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干部普遍欠缺政策和法律,群眾需要得到卻難以得到,經常出現小事變成了大問題,甚至出現干群沖突,對此,縣委有針對性地組織政法、政研、土地、農業、林業、水務等20多個涉農部門,編印出了《雲龍縣農村工作簡明知識200問》的冊子,現已將20000冊發放到全縣干部群眾手中,在此基礎上,縣鄉成立了政策、法規宣講團,深入到鄉鎮、村、社宣講了770余場次,通過政策法規的普及,干群之間的矛盾減少了,群眾之間的民事糾紛也在大幅度下降﹔二送實用科技:雲龍山區群眾分布在瀾滄江、怒江大峽谷,實用科技的普及相對較低,縣各部門以縣上培植的林果、畜牧、煙草、生物四大富民產業為重點,對農民開展靈活多樣的培訓,有的部門靠發放資料,有的部門開展現場培訓,也有的組織群眾外出參觀學習,到目前對廣大群眾進行科技培訓454場,使農民增強科技意識、提高致富本領﹔三送發展信息:縣上充分發揮挂鉤部門職能優勢,幫助所挂鉤村制定符合地區實際的發展思路,提供生產、經營、銷售方面的信息,並積極為群眾爭取實施項目的資金,幫助群眾制定發展項目計劃176個,爭取改善民生項目的資金4867萬元﹔四送黨的溫暖:就是要求挂鉤部門摸清所幫扶村60歲以上老人、外出務工留守老人兒童家庭、貧困在校生家庭以及受災戶、病殘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建立專門工作台帳,開展走訪慰問活動,為他們提供物質和資金救助,送去黨和政府的溫暖,目前縣鄉部門已投入資金65.6萬元,看望慰問了2660余名困難群體﹔五送和諧新風:挂鉤部門幫助所幫扶村建立完善《村規民約》633條,開展“孝親”、“敬老”、“移風易俗”、“文明禮讓”、“感恩教育”等活動107次,引導所幫扶村形成良好的村風民風。

干部職工“五要”、實現聯系群眾零距離。一要進農家門:縣委要求全縣干部職工都要與農戶挂鉤,縣處級領導聯系不少於5戶、鄉科領導不少於3戶、一般職工不少於2戶,活動期間走訪農戶不少於4次,全縣1992名干部職工聯系了5936戶群眾,及時了解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並幫助逐一解決﹔二要聽農家話:干部職工在實地走訪中要傾聽百姓心聲,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求,向群眾征求對干部改進工作的建議意見,已征集到了2303條﹔三要住農家屋:教育實踐活動期間,縣委要求每個干部職工要在所聯系農戶家中住不少於2天,召開群眾會,宣傳政策,了解情況,與農民交友,從縣委書記到一般職工都放低身份,深入到了聯系戶家中,白天參與勞動體驗,晚上與群眾交心談心,目前干部住農家3631天,召開民情懇談會1539場次﹔四要幫農家忙:活動期間縣鄉單位都組織干部到農戶家中幫忙,聯系戶家裡辦婚嫁事,隻要邀請干部都會上門杯喜酒,聯系戶的娃娃考上了大學,干部就上門道個喜,這些細小的舉動增強干群情感,拉近了干群距離。目前全縣干部已到聯系戶家中參與農業生產活動2521次,干部職工通過體驗,真正感受到了當一個農民的艱辛﹔五要解農家難:為群眾辦實事、真心實意地幫助群眾解決一些實際困難,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干部職工都力所能及地去做,個人能解決的就自己解決,不能解決也的盡量協調,讓群眾提出的問題都逐一得到解決。目前縣鄉村干部為群眾辦好事實事660多件,已累計落實解決民生的項目資金達4867萬元。

(雲龍黨建雲平台供稿 施忠楊)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