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鼎城,彰顯迷人魅力。一幅幅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一棟棟拔地而起的高樓,一條條暢通無阻的城鄉大道,一串串飆升的投資數據,一個個用心服務的忙碌身影,一張張幸福洋溢的笑臉,宛如一幅幅徐徐展開的生動畫卷,串起了鼎城區著力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激發的魄力、張力與活力,濃縮了鼎城區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豐碩成果——
危難時刻,300名搶險突擊隊、5000名干部群眾、600名部隊官兵、500名民兵預備役戰士,排起十多條長龍,用凝血的雙手搬運砂石、修筑圍堰,用血水和汗水圍堵洪水。這個口號嘹亮、紅旗招展、令人熱血沸騰的現場,就發生在2014年7月中旬。這次洪水來襲,鼎城區干部群眾用心筑起了一道堅固防線,永載史冊。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鼎城區圍繞“入黨為什麼”的問題加強學習教育,圍繞“為黨干什麼”的問題抓好整改落實,圍繞“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建立長效機制,特別是這個區通過結對幫扶,進門交心,用土話、真話詮釋為民情懷﹔永葆本色,變“最后一公裡”為“零距離”,全力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凝聚了力量,取得了實效。
結對幫扶——
在辦實事、好事中深化感情
開展結對幫扶,是體現黨和政府溫暖、真心實意為困難群體辦實事的體現,也可以引導黨員干部在幫扶中深化與群眾感情聯系、實現個人社會價值。
鼎城區各級黨員干部分別與困難家庭、信訪老戶、城鄉孤兒、農村特困留守兒童等結成幫扶對子,真心實意加強感情交流、幫助解決問題。特別是結對幫扶城鄉孤兒和特困留守兒童中,全面實行思想幫扶、生活幫扶、教育幫扶、醫療幫扶和就業幫扶“五個幫扶”。全區落實幫扶資金690萬元,為基層辦實事1260件,各級領導干部與1780名困難群眾結成幫扶對子,688名孤兒、留守兒童得到幫扶。
灌溪鎮白馬崗村5組譚恆宇小朋友,父親不幸去世、母親失蹤,由年邁的爺爺撫養,現就讀於該鎮白馬崗小學。在結對幫扶活動中,區委書記劉定青主動要求和他結成幫扶對子,先后多次到他家中送錢、送學習用品,多次與其談心,引導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走上快樂、健康的人生道路。
為避免送一點錢、搞一次慰問等“一陣風”式幫扶,幫扶干部積極想辦法,建立長效機制。石板灘鎮開辟留守學生悄悄話熱線,由有愛心、有能力的干部擔任“愛心媽媽”,定期與留守學生交流,及時解開他們心中的疙瘩。灌溪鎮、長茅嶺鄉、長嶺崗鄉等鄉鎮建立留守兒童檔案,一人一檔、動態管理,對每個留守兒童的情況進行跟蹤,提供及時、集中、有效的幫扶。
進門交心——
用“土話”、真話詮釋為民情懷
黨員干部不打官腔,不擺架子,真心實意和群眾拉家常,拉近與群眾心理上的距離,才能實現與群眾“零距離”的溝通與對話。
鼎城區從教育黨員干部與群眾打交道開始,通過黨委書記上黨課、專家輔導、學習身邊典型等形式,讓廣大黨員干部注重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活動。
鼎城區農民劇作家黃士元從事創作四十余年,其作品《旋轉的鈔票》、《我們村的退伍兵》、《鄉嫂罵夫》等都是使用朴實的群眾語言,真實地反映農村生活,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並先后三十多次榮獲國家金銀大獎,十多次進京演出。
黃士元談及自己的創作感想時說:“我感到隻有貼近群眾、貼近生活,才能激發火熱的創作熱情,才能觸發創作靈感,我的生活倉庫裡隨時都積滿了儲備糧。”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鼎城區堅持把真實情況告訴群眾,把“底兒”交給群眾,給群眾一個明白,讓群眾真正參與到活動中來。
暢通渠道征求意見,讓群眾講真話。採取設立征求意見箱、發放征求意見表、召開座談會、網絡征集等方式,引導群眾講真話、諫諍言。與此同時,該區還向全區師生、家長發放“愛黨愛國愛鼎城倡議書”和“心中有話向黨說”調查問卷,征求全體師生及家長對教育實踐活動、“四風”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回應群眾關切,列出“問題清單”。活動啟動前,由5名區委常委帶隊組成5個調研組,深入全區159個單位,開展了為期10天的調研走訪,廣泛征求對常委會和班子成員的意見建議1000多條。區委對征集到的意見建議進行了梳理歸納,有針對性地列出了需要重點解決的23種問題,作為“問題清單”寫入了全區活動總方案。
同時,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站在群眾的立場,真心地為群眾考慮,說群眾想說的話、想聽的話。活動中,該區深入開展了千名領導干部公開承諾活動。鼎城區 159個“一把手”在區電視台公開承諾,其他班子成員進行書面承諾,接受廣大群眾監督。承諾內容具體實在,便於操作,群眾一看就明白,一聽就懂。區農業局局長熊春來在區電視台公開承諾,區農業局將結合實際,深入開展“農民在我心中”主題活動,切實解決“舌尖上的安全”、放心農資使用、農業科技推廣等事關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此外,該區選派1200名區直機關干部,組成579個工作組,深入村(社區),主要開展了“五個一”活動,即開展一次鄉村夜話、定出一個發展思路、發放一張干群聯系卡、記好一本民情日記、聯系一個幫扶大戶。通過深入基層了解群眾的所想、所盼、所需,真心實意地服務群眾,贏得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永葆本色——
變“最后一公裡”為“零距離”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連著民力。心貼心、面對面,零距離、零差錯地為老百姓服務,鼎城區廣大干部在真誠服務中解決“最后一公裡”問題。
鼎城區注重結合聯點工作的實際,幫助群眾理清發展思路、解決發展困難,發展富民產業,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凝聚廣大人民群眾的無窮力量,為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引好路。
十美堂鎮是典型的湖區農業大鎮,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該鎮黨委積極挖掘湖區農業的潛力,舉辦了以“金色世界,花的海洋”為主題的油菜花節,同步開展了特色農產品展銷活動,通過旅游產業來帶動農產品的精、深加工,為群眾增收300多萬元。
石板灘鎮毛栗崗村黨支部提出“花木興村”發展戰略,因地制宜發展花木產業,農民人均純收入超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花木專業村,先后被省、市委評為“五好”村黨支部,2011年被評為湖南省旅游特色名村。
方便農村群眾便捷出行,鼎城區實施了“客班車村村通”工程,通過優化、重組、延伸農村短途客運班線,全區562個行政村有558個通了客班車,基本解決了農村群眾出行難、辦事難、購物難的問題。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干部。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該區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進模范作用,努力打造了一支服務意識濃、戰斗力強、帶富能力強的黨員干部隊伍,涌現出了一批先進的黨員典型。
灌溪鎮農技站站長周建軍,長期扎根在農業科技推廣第一線,他創造發明的農業“保姆式服務”,“稻田托管”、“種糧穩定器”等辦法,為全鎮3萬畝糧田注入了無限生機,每年都為糧農增收400多萬元。長茅嶺鄉黨員肖鐵城,30年如一日,一心扑在油茶品種改良上,經過不懈努力,成功培育出“鐵城一號”雜交新品,畝產茶油63.94公斤,產量比改良前翻了三番以上。
黃珠洲鄉黨委書記張四平,大學畢業后扎根在全區最偏遠的鄉鎮,一干就是20多年,得到了全鄉黨員群眾的一致認可和高度贊譽,全鄉90%的群眾他都認識,群眾親切地說:“遇到什麼困難,隻找張書記﹔發生什麼事情,隻信張書記。”
十美堂鎮仁德村醫曹寧靜,從醫40多年來,對前來就醫的五保戶、特困戶患者實行醫療費全免,對困難群眾、殘疾人減免部分醫療費用,累計為患者讓利上百萬元,先后被評為“常德市道德模范”、“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個人”等榮譽,並於2012年入選“中國好人榜”。
抗擊自然災害現場,是檢驗黨員干部勇於擔當、永葆本色的主戰場。
2014年7月,區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會剛結束,一場突如其來的“大考”來臨。7月14日開始,特大暴雨襲擊湘西北。一時間,河水水位迅猛上漲,沅江常德段出現超歷史最高水位。7月18日凌晨2時,常德市鼎城區善卷垸突發管涌群險情,數十萬群眾的安全將直接受到威脅。
黨員干部沖上去,年輕勞力干起來。險情發生后,15個湖區鄉鎮黨委立即行動,絕大部分鄉鎮在1個小時左右組織120名勞力,組成抗洪搶險救援隊伍,火速馳援西站參加搶險。在搶險中,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始終堅守在一線,帶領廣大干部群眾與時間賽跑,與洪水戰斗。石公橋鎮黨委書記劉霞初、周家店鎮黨委書記熊永鋒等黨員干部自始至終帶領黨員群眾灌沙袋、抬石塊,身陷泥水中,汗水和雨水浸透了衣服,但他們卻不知疲倦,筑起抗洪的堡壘。經過28小時連續奮戰,終於成功處置險情,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正是黨員干部的勇氣和擔當,和廣大群眾對家園的無限熱愛,才譜就了這曲眾志成城的勝利之歌。
百姓為上,關鍵時刻看擔當。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金色的秋陽,洒落在鼎城一座現代時尚的繁華商城中,城市的每一處,與車流、人流、物流交相輝映,勾畫出美麗的場景。鼎城人迎難而上、攻艱克難的昂揚斗志,讓她站在了更高的起點上,更大的發展舞台上。(記者 周勇軍 李寒露 通訊員 蔡抒穎 彭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