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貴州息烽:多措並舉著力消除“空殼村”

2014年10月27日12:07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貴州省息烽縣把村級集體經濟同黨的基層組織服務群眾能力建設結合起來,“輸血”和“造血”相結合,著力在發展模式、扶持措施、激勵機制上下功夫,著力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不斷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提升基層組織服務群眾能力。

搭建五個平台,確保集體發展有載體。探索農村集體公益性和經營性職能分離模式,搭建集體經濟運行平台。一是盤活集體資產,發展資產運營型經濟。通過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等方式,進一步盤活農村集體資產,確保集體資產不流失,實現保值增值。二是盤活集體資源,發展資源開發型經濟。採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的方式,運用承包、出租、折價入股等辦法,盤活村集體荒山、荒灘、荒地、水域等農村集體所有的資源。三是盤活農村集體資金,發展投資型經濟。積極探索多種資金投資經營模式,努力從單一實業資本增值轉向多種資本增值,提高集體資金利用率。鼓勵城中、城郊等缺乏發展空間、且有發展資金的村,通過向外購置商貿店鋪和對外投資等措施,拓展發展空間和拓寬發展渠道,達到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四是興辦經濟實體,發展合作經營型經濟。對現有村級集體(茶場、砂廠等)企業改革重組,明晰產權,採取集體資產參股經營,按股分紅等形式,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結合土地整治、農業綜合開發、基本農田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實施,開辦村級企業,開發觀光農業、農家樂等項目,增加農村集體經濟收入。五是開展服務創收,發展產業服務型經濟。進一步深化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大力發展村級合作經濟,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農業產業龍頭企業、農技服務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通過“公司+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發展合作經濟,以分紅或獲取服務費用等方式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落實五項措施,增強集體經濟發展保障。一是實施“3個20萬”微型企業扶持政策延伸行動計劃。扶持農村集體組建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重點扶持加工制造、科技創新、民族手工藝產品加工、特色食品生產、創意設計等行業和縣域自行確定的重點扶持行業。二是加大用地保障力度。村級組織可通過低丘緩坡開發及土地整理新增農用地,並由村集體經營管理。農村土地整治騰出的農村建設用地,在優先滿足農村各種發展建設用地后,經批准將節約指標少量調劑給城鎮使用地,其土地增值收益必須及時全部返還農村。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機構積極開發適宜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金融產品,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對村建設標准化廠房、發展規模化種養業等為村集體創收的生產經營項目,符合政策規定的給予貸款貼息。四是強化項目支持力度。將可由村級組織或村集體經濟實體申報實施的項目和施工難度和安全風險不大、技術要求不高、沒有特殊規定的項目,委托村級組織或村集體經濟實體實施或參與項目實施,實現勞務收入增加村集體經濟。五是實施資產使用權轉讓扶持。對不屬於村集體所有、但在村內閑置可用於發展集體經濟的資產(如廢棄校舍、糧管所、供銷社、原公社辦公用房等),所有權人應採取委托村集體管理使用的辦法支持村集體發展集體經濟,委托管理期間產生的收益歸村集體所有。

建立三個機制,激發集體經濟發展活力。一是建立目標考核激勵機制。對完成當年集體經濟發展目標任務的村集體,縣獎勵村5000元﹔對創辦實體經濟效果顯著、帶動力強的項目,經過鄉鎮申報、縣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評估,縣可再獎勵村10000元。村支書、主任或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帶頭人,分配獎金可佔到50%。二是加大對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產業項目扶持。在積極向上爭取經濟發展類項目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同時,對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當年新增稅收形成的地方財力,3年內要全部用於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三是探索建立村干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激勵機制。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年純收入超過10萬元的村,經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同意,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將本村年新增集體經濟經營性純收入的10%用於提高村干部崗位補貼,但最高不超過5萬元。對創辦實體經濟經營性收入超過5萬元的村,由鄉鎮結合實際制定獎勵辦法。

(息烽縣黨建雲平台供稿-習時軒)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