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琿春市把強化干部監督管理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抓手,突出三個強化,實現三項轉變,不斷加大干部監督管理工作力度,進一步匡正了選人用人風氣,規范了選人用人行為。
突出“三強化”,構筑立體監督體系。一是強化組織監管。以制度建設推動工作落實,出台了《關於加強鄉科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日常考核與監督管理的通知》和《琿春市市屬部門中層干部管理辦法(試行)》,為干部監督管理明確“尺度標杆”。嚴格執行一報告兩評議制度、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領導干部任前公示制度、領導干部因公(私)出國審批備案制度等,使各級干部始終處於組織的有力監督之下。二是強化社會監督。擴大群眾參與面,健全12380干部監督舉報熱線、部長信箱、網絡舉報的三位一體監督平台,把監督范圍從“工作圈”拓展到八小時外的“生活圈”和“社交圈”,實現日常監督無死角。同時,突出對干部德行表現的監督,創建社區黨組織書記與組織部長“一對一”聯系工作機制,由社區書記直接向組織部長匯報在職黨員干部進社區服務情況,並將服務情況作為干部選先評優、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三是強化部門協同。堅持干部監督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形成監督合力。嘗試建立組織部門與監督職能部門一對一聯系機制,今年,聯合市紀檢委對30名鄉科級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進行了抽查核實。
實現“三轉變”,提升干部監管效能。一是轉定期為日常。採取年終考核與日常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建立領導班子與領導干部日常考核機制。嚴格落實民主生活會制度,通過日常巡訪、重大事項跟蹤督查、征求分管領導意見等方式,了解和掌握班子建設、執政發展能力和領導干部思想政治素質、組織領導能力、工作作風、工作實績、廉潔自律等方面的情況,促進干部監督工作向常態化轉變。二是轉單向為雙向。建立“雙向約談”長效機制,充分發揮談心談話、任職談話、誡勉談話制度的“預警”作用,做到“六必談”,即:決策部署方面出現偏差的必談、班子內部出現不團結現象或苗頭的必談、干部對自身要求不嚴的必談、干部思想情緒有波動影響工作的必談、干部在作風方面被群眾反映的必談和個人遇有重大事項的必談。同時,在組織部長主動約談黨員干部的基礎上,接受干部約談工作,暢通干部反映個人訴求通道。三是轉被動為主動。發揮組織監督、執法監督、民主監督優勢,以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為有利契機,聚焦重點問題,集中開展了超職數配備干部、違規在企業兼職任職、“吃空餉”等專項整治工作。截止目前,已消化清理超職數配備干部18名,在企業違規兼職任職干部 2名,“吃空餉”人員10名。
(吉林省琿春黨建雲平台供稿 畢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