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找准“問題清單” 兌現“幸福賬單”

解讀踐行群眾路線的六盤水答卷

陳詩宗 韓宗玉 黃瑤

2014年10月23日15:19  來源:貴州日報

群眾是杆秤,稱一稱知輕重﹔群眾是尺子,測一測找差距﹔群眾是明燈,照一照好前行。

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工業城市六盤水用信念兌現承諾,用行動詮釋責任,把一個個“問題清單”變成了一張張“幸福賬單”,書寫了一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答卷”。

動真碰硬聚焦“四風”

今年年初,一個“鐘山區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上班時間淘寶”的視頻在網絡上引發“圍觀”。

獲悉信息后,六盤水市第一時間組織專人進行了調查核實,並對當事人鐘山區道路運輸局駕培科職工王紅進行了嚴肅處理——行政記過,待崗3個月,扣發年度考核獎金,並在鐘山區范圍內通報批評。

這次“動真格”僅僅是個開始。

不久之后的一場作風建設新聞發布會,一個個真名實姓“曝光”,一件件典型案例“擺明”,讓人感覺到這次聚焦“四風”絕不是“一陣風”。

“不遮遮掩掩,就是要動真碰硬。”六盤水市紀委副書記、監察局局長鄭建國向記者列舉了一系列亮劍“四風”的數字:全市查處存在“慵懶散慢浮”問題黨員干部372人﹔查處濫辦酒席21件21人﹔查處“走讀”干部32人﹔清理清退“吃空餉”干部168人……

“糾”的最終目的是“正”,在當地干部看來,“糾”是手段,關鍵在於“如何打造風清氣正的環境”。

一方面動真碰硬,一方面建章立制,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六盤水“兩手抓,兩手都硬”。

針對“四風”突出問題,六盤水注重從制度、體制等方面查找漏洞和短板,按照於法周延、於事簡便、務實管用的要求,健全完善各項制度——

在加快推進中央、省委有關制度的貫徹落實上,出台實施細則和配套制度、措施,堅決把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落實到基層﹔

市委常委會率先制定“兩方案一計劃一措施”,確定了整改內容、重點、目標、責任人、整改時限等等,明確需要廢、改、立的制度66項﹔

各參學單位也制定整改方案、整改問題清單和制度建設計劃,主動接受社會各方面監督。

“六盤水市環保局違規發放津補貼”是年初省裡通報的四個典型問題之一,通報批評后,該局迅速開展整改工作,在公務經費接待、辦公經費使用等方面進行問題查找,並相應出台了“一把手‘五個不直接分管’”等規定,嚴格控制各項開支,三公經費支出同比大幅下降。

截至目前,六盤水共清理各項規章制度6846個,其中重申1808個,廢止270個,修改2456個,新建2352個。

“作風建設一直在路上。”六盤水市委常委、紀委書記向昀表示,將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持之以恆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進行“清理”,讓群眾感受到清風正氣。

創新載體服務群眾

解讀群眾路線中的“六盤水答卷”,核心在“服務”,訣竅在“創新”。

面對各類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六盤水直面矛盾不回避,巧妙地通過創新服務載體,一一兌現承諾,切實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縱觀整個活動,六盤水有兩大創新值得回味。

一是服務模式的創新。該市不但開通了市、縣兩級“書記市長(縣長)——群眾直通交流平台”,建成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市、縣、鄉、村四級群眾工作中心(站、點)1317個,還大力推行錯時、延時、預約、上門、訂單等“五項服務”模式,有效解決了群眾在節假日、8小時之外辦事難的問題。

在服務模式的創新上,不得不提及兩個頗具特色的“亮點”——“局長進大廳”和“民聲政談”。

今年4月起,六盤水市政府政務服務中心全面開展“局長進中心”直接服務群眾活動。每個工作日,都有一位入駐中心的職能部門“一把手”在“坐班”,“零距離”直接聯系群眾。

一開始有人認為是“作秀”,可運行下來的結果恰恰相反,不但加速了群眾訴求的辦理,更教育引導了黨員干部樹立群眾觀點,為窗口人員作了表率,提升了政務服務水平。

而“民聲政談”更是通過報告會、院壩會、換位體驗等多種形式,聽民聲、察民情、匯民智,搭起了干群之間的“連心橋”,凝聚了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強大動力。

二是體制機制的創新。針對鄉鎮干部“走讀”現象,六盤水在全市推行鄉鎮干部輪流集中工作、間歇式休假制度,確保了全天候為群眾服務﹔針對中心城區社會治理創新的需要,鐘山區撤銷黃土坡、紅岩等街道辦,按照地域面積3平方公裡或人口數量3萬人左右的標准,設立14個社區,實行“一社多村(居)”治理體制,切實落實“市——區——社區”三級管理體制。

“解決問題既要恆力,更要巧力。”六盤水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長楊昌鵬表示,創新讓服務更有效,絕不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

轉型發展創新驅動

說一千,道一萬。發展才是開啟“幸福賬單”的總閥門。

作為省內重要的工業城市,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讓六盤水面臨困難——

單純的資源型經濟受到外部環境影響呈逐級放緩態勢﹔傳統產業在結構調整中出現“陣痛”﹔產能過剩、經濟結構調控余地縮小等等問題“橫亙”發展路上。

怎樣才能突破瓶頸,實現更好更快地發展?

六盤水給出的答案是:把開展教育實踐活動與深化改革、建設經濟強市有機結合,通過開放創新,點燃干事創業熱情,促進后發趕超、跨越發展、同步小康。

“向深化改革要活力。”六盤水緊緊圍繞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明確了104項重點改革事項,重點推進經濟體制、行政管理體制、國企國資、生態體制等等領域改革,通過深化改革推動體制機制創新,釋放政策紅利。

今年7月,六盤水正式啟動“三地同城”發展戰略,將地處市中心,彼此相鄰的鐘山區、水城縣和紅橋新區“三地”按照100萬人口以上規模、100年不落后的要求,推動同城化發展。

這不是一次簡單意義上的“區域整合”,按照“同城統一發展、利益統籌分享”原則,六盤水在“三地”實現了規劃管理同城統一、基礎設施同城建設、產業發展同城互動、生態環境同城保護等“八個同城”,有力地提升了區域競爭力和綜合實力,讓產業布局優化、轉型升級加快,優質資源共享、發展要素聚集。

“三地”同城僅僅是六盤水不斷開放創新的一個例証。

面對橫亙發展路上的一個個“攔路虎”,六盤水依靠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來解決,毫不動搖地高舉循環經濟旗幟,按照“一產轉型、二產升級、三產優化”的思路,推動三次產業轉型升級。

今年1至9月,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126.44億元,同比增長14.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88.61億元,同比增長20.2%﹔5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40.06億元,同步增長30.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93.2億元,同比增長13.1%。

六盤水市委書記李再勇、市委副書記、市長周榮表示,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將群眾路線“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為人民群眾建設更加幸福美好的家園。

分享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