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再出發

光明日報:“政績工程”的善后考驗政府勇氣和智慧

胡印斌

2014年10月21日09:24  來源:光明日報

開欄的話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指出:“這一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基本結束了,但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保持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系的歷史進程永遠不會結束。”這是總結,也是鞭策。為此,本報特開辟“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再出發”欄目,陸續刊發評論,意在時刻為黨員干部提個醒:貫徹群眾路線應常態化,保持教育實踐成果要有長效性,思想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收官之際,晒出了對各地“政績工程”的治理清單:全國叫停663個“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存在弄虛作假的436起問題中,共有418名個人被查處。不過,媒體調查採訪發現,那些曾顯赫一時的“政績工程”,在被曝光處理后,仍然是納稅人需要填補的“錢窟窿”,遺留諸多難以化解的社會矛盾。

沸沸揚揚的輿論批評之后,甚至是經有關部門查處有關責任人之后,那些體量巨大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卻依然擺在那裡,繼續刺痛著公眾的神經。接下來,又該如何處置這些耗費了大量公共財政的工程、項目,成為擺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門面前的一道難題。

現實地看,有如下幾點理應引起注意。首先,應該盡快制定出台“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再利用規定。變現也好,商用也好,用作公共場所也罷,理應當機立斷進行處置。即便因為類似工程情形復雜,不好一概而論,也應該制定基本的原則,交由各地自行處置,並向社會公開。總之應該物盡其用,而不能任其繼續“爛尾”下去,長期閑置。

如果說,此前的糊涂規劃、盲目建設已經給國家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損失,那麼現在的避之唯恐不及,同樣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敗家子”行為。更何況,有些項目因為拆遷造成大量居民失地、失去住所,若一味拖下去,損害的還是公共利益,老百姓也不會答應。

其次,要徹底公開相關的違規和處理情況,既不能含糊其辭、遮遮掩掩,也不能為今后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預留想象空間。舊物再利用,並不意味著認可當初的決策,更不能使人產生一種錯覺,以為隻要風頭過去、處理完畢,就可以坐下來享用這樣的“政績工程”。

此外,應該從政策、法律層面,明確相關規定,暢通監督舉報渠道,從而構建起立體的監管、監督網絡,杜絕類似行為。比如,以嚴格的財政制度約束“一把手”權力,實現民主決策、科學決策。又如,嚴厲問責責任官員,不僅要追究黨內責任、行政責任,也要追究法律責任。現在,常見問題官員因為貪腐落馬,卻鮮見因為決策不當而被追究法律責任的,這種狀況應當改變。

僅僅一年時間,全國即查處663個“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其背后的問題、矛盾,注定不會輕鬆。幾乎每一起工程,都牽扯到征地拆遷、工程質量、資金債務等具體的困擾,更不要說惡劣的社會影響了。然而,再麻煩也不該袖手旁觀,“爛攤子”也是要有人來收拾的。很多時候,收拾“爛攤子”,不僅體現出合理善后、化解危機的高超智慧,更體現出政府的責任與擔當。

因此,“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被曝光、叫停之后,相關的善后舉措不能停。在這個問題上,同樣需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與智慧。

分享到:
(責編:袁璐、常雪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