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經過一年多的深入開展已經收官。在最后的整改落實、建章立制階段,各地均在發力。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提出從嚴治黨八項重要任務時強調“制度治黨”,足見制度之關鍵。
做人有戒尺,辦事靠制度。然而,現實中仍有不少干部不明白這個道理。從那些落馬干部的案例中不難發現,很多人不是專心謀事,而是一心謀人。這些人迷信靠大山、大樹,把自己的政治前途寄托在一兩人身上,總以為凡事必得找關系,總以為找著“大山”就安全了、找到“大樹”就可以乘涼了。其實不然,靠圈子,靠站隊,靠一兩個人尋求政治上的安全感,這還真不安全,現實中那些深陷“窩案”“串案”之中的干部就是在這方面栽了大跟頭。鄧小平同志說過,人是靠不住的,還是制度靠得住。與其找保護傘,還不如找制度靠一靠,認真學習遵守黨紀國法,行得正立得穩。
需要指出的是,現實政治生態中,很多干部隻將制度的作用理解為對權力的約束和監督,認為制度是“籬笆”、是“籠子”。這種看法沒錯,但不全面,隻看到制度剛性的一面。制度除了“把權力關進籠子裡”的功能以外,制度其實對領導干部也能起到保護作用。好的制度可以防止好人變壞,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
曾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個村子的前兩任村支書都因貪污公款而鋃鐺入獄,后面的村支書卻安然無事,主要原因在於——入獄的兩任村支書在任時,村裡的錢如何分配、使用全憑村支書一人做主,在這樣的環境下村支書很容易就把公款裝進自己的腰包。之后,村裡建立了完備科學的財務制度,實行村賬鄉管,村資金的花費需經村委會討論決定,收支狀況要定期張榜向全村公開,后面的村支書在制度之下沒了貪污的空間。現任村支書坦言,“要不是建立了財務制度,說不准我也有可能控制不住自己,也就進監獄了。”村支書的話,將制度的保護作用一語道明。
可見,制度是一堵銅牆鐵壁,可以遏制徇私,防止私心四溢,可以隔開權力和私心的結合。甚至,在嚴格的制度約束下,即便你意志不堅,也不易被腐蝕﹔即便你心存不良,也鮮有機會貪腐。這不正是一種對干部的保護嗎?
換個角度看,在完備的制度面前,隻要出於公心,按章辦事,就不必擔心被黨紀國法所追究,可以大大方方做事情﹔再者,有了制度的規范,程序已經理順,對工作事態發展有了明晰的預期,正所謂“條條杠杠都寫得明明白白,辦起事來還能不快?”如此作決策、辦事情就會高效而通暢。
教育實踐活動的收尾不是收場,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嚴格制度下的從政環境將成為干部的新常態,面對這樣的新常態,有的干部直呼,像是被繩索捆住了手腳,為此抱怨不少,甚至消極怠工,這是對制度的理解不准、認識不深造成的。制度本身就有鐵面和溫情兩方面的屬性,與其被動地“身”受制度的約束,不如積極面對,多想想制度的好處,用“心”扛起制度的“保護傘”。
《 人民日報 》( 2014年10月21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