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和省、州黨委的統一部署,教育實踐活動將於10月中旬基本結束,進入盤點交賬階段,但收官並不意味著改作風的終結,而是更上一層樓的起點,反對“四風”任重道遠。因此,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把學習習總書記講話和省、州、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精神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深刻領會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新認識,深刻領會開展黨內集中教育活動積累的新經驗,深刻領會新形勢下堅持從嚴治黨的新舉措,深刻領會加強作風建設常態化的新要求,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把從嚴治黨的要求落到實處,就要堅持“四個結合”,不斷鞏固和擴大教育實踐活動成果。
堅持領導帶頭示范與黨員干部自覺踐行有機結合,是鞏固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的前提基礎。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和常委班子成員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帶頭執行作風建設各項規定,帶頭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帶頭弘揚黨的優良作風,切實把聯系點建成示范點,為全縣上下作出榜樣。黨員干部要及時跟進、積極參與、主動作為,用做出樣子代替喊破嗓子,形成上級帶下級、主要領導帶班子成員、領導干部帶普通黨員的良好局面,確保教育實踐活動不虛不空不偏、不走過場。實踐証明,貫徹群眾路線,領導干部的模范行動就是重要的作風導向。隻要發揮好領導干部的示范帶頭作用,以人格力量帶動廣大黨員干部負起應盡責任,就能推動黨員干部隊伍作風整體好轉,就能凝聚起糾“四風”、轉作風的強大合力。
堅持解決“四風”問題與構建長效機制有機結合,是鞏固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的有效方法。大力發揚“釘釘子”精神,從活動一開始就緊盯“四風”這個關鍵,把解決作風突出問題、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問題、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作為紅線貫穿始終,邊學邊改、邊查邊改,突出常規問題用超常規辦法解決、遺留問題不遺余力解決、最新問題第一時間解決。針對查擺出來的問題,列出整改清單,分層分級分類制定制度建設計劃,著力從強化制度“廢改立”、直接聯系服務群眾、規范政績考核、從嚴監管干部、強化班子自身建設等方面建章立制,逐步形成解決“四風”問題的長效機制。實踐証明,“四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彈性,整治“四風”必須打持久戰。隻有建立健全扎實有效、務實管用的長效機制,咬住作風建設不放鬆,才能推動黨風政風民風持續好轉,以實際行動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堅持密切聯系群眾與實現群眾滿意有機結合,是鞏固教育實踐活動的關鍵所在。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認真落實各項惠民政策、民生項目,大力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基層干部涉毒涉惡問題,著力解決機關“冷漠症”、“懶散症”、“拖延症”,讓群眾看到新變化、感受新風氣、得到新實惠。堅持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尺,堅持真開門、開大門、全過程開門,以開闊的胸襟和誠懇的態度,真心實意讓群眾提意見、找問題,虛心接受群眾挑毛病、評成效,實實在在向群眾公布整改方案、活動進展情況,確保每個環節、每項工作都讓群眾參與、受群眾監督、請群眾評判。實踐証明,黨員干部與群眾聯系越緊密,為群眾解決的實際問題越多,就越能夠贏得群眾的認可。辦事情、干工作、做決策越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從群眾實踐中汲取的智慧和營養越多,黨的執政基礎就會越深厚、越牢固。
堅持深化作風建設與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是鞏固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的根本目的。始終堅持把開展活動同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同落實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結合起來,同做好各行各業實際工作結合起來,保持發展定力,以作風轉變推動發展觀念、發展思路轉變,以解決作風問題推動發展難題破解,推動重點項目、特色支柱產業、招商引資、縣域經濟、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縣等重點部署落地見效。實踐証明,深入踐行群眾路線,必須始終強化大局意識和擔當意識,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以作風建設為事業發展提供新動力,以事業發展成效檢驗作風建設成果,實現改進作風與干事創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雲南省大理黨建雲平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