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實踐活動已基本結束,但活動收尾不是作風建設收場,活動聚焦的作風建設命題仍需持續解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要深刻認識到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要以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決心和毅力,在從嚴治黨上繼續探索、不斷前進,在新的起點上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
黨風問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從去年6月開始,我省自上而下扎實開展教育實踐活動,黨員干部精神上補了“鈣”,“四風”得到有力整治,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為之一新。事實証明,不正之風離我們越遠,群眾就會離我們越近。作風有所好轉,“四風”問題有所收斂,但同時也須看到,許多成果是在高壓態勢下“壓”出來的,是“不敢”的表現,距離“不能”的制度約束和“不想”的政治自覺,仍有不小的距離。現在,改進作風到了節骨眼上,有的以為活動一結束就曲終人散了,有的巴不得早一點將緊繃的弦鬆一鬆,好讓自己舒服舒服,有的等著看上面還要出什麼招,看左鄰右舍有什麼動靜,等等。對於社會上的種種議論和擔憂,我們的態度是,作風建設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決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永恆的主題。
作風建設是一場攻堅戰,也注定是一場持久戰。這麼多年,我們一直在抓作風建設,為什麼有些問題去得快、反彈得也快?為什麼很多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愈演愈烈?為什麼一些不良作風像割韭菜一樣,割了一茬長一茬?症結就在於對作風問題的頑固性和反復性估計不足,有時不缺少啃硬骨頭的勇氣和狠勁,但缺乏常抓的韌勁和長抓的耐心。改作風怕的是虎頭蛇尾,難的是善始善終,要的是久久為功。強調作風建設是一場持久戰,就是要表明我們黨對作風問題一抓到底、緊盯不放的堅定決心,就是要從源頭打消“鬆一口氣”“再等一等”的心理,從根本上走出“雨過地皮濕、活動一陣風”的怪圈。這次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新形勢下從嚴治黨提出了八個方面的要求,這是深入推進作風建設的行動指南。各級黨委要自覺落實責任,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持續長久地保持整治不良作風的高壓態勢,讓各種作風問題無處可生、無罅可鑽。
打贏作風建設這場持久戰,關鍵要把握作風建設規律,切實做到因勢而謀、順勢而為。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作風問題也是這樣,這樣的問題消失了,那樣的問題又會出現,常常按下葫蘆浮起瓢。抓作風建設,就要緊緊盯住作風問題的“新變異”“隱身衣”,及時跟進相應的對策措施,更要科學分析作風問題的規律性,加強制度建設,創新體制機制,從根本上破解滋生不良作風的基因鏈。現實中,一些地方制度數量不可謂不多,為什麼有些成了不能落實的“制度裝潢”?制度不在多,而在於精,在於務實管用,“牛欄關貓”是不行的。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抓作風,首先要有好制度可依,要本著於法周延、於事簡便的原則,提高建章立制水平,保証各項制度間的相互銜接、相互貫通,增強整體功能。制度的生命在執行,要在制度面前說一不二,留“暗門”、開“天窗”,勢必令制度威懾力大打折扣。制度約束所到之處,既是對作風的激濁揚清,更是價值觀的重塑再造。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制度治黨”的重要思想,就要把制度籠子扎得越來越緊,保証作風建設的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使黨員干部不敢、不能、不想沾染歪風邪氣,讓風清氣正、心齊事成成為黨內生活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