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縣堅持“高標准、嚴要求、重實效”總方針,以注重問題導向、督促指導、務實舉措、宣傳帶動“四舉措”為抓手,認真研究謀劃,精心組織實施,確保全縣教育實踐活動收尾不收場。
注重問題導向,籌備靠前有方向。一是准備調研早。堅持“眼睛向下看,腳步向下走”,活動正式啟動前,開展了扎實有效的“問計於民,問政於民,問困於民”“三問”活動,走訪農戶3890戶,與群眾“面對面”交心談心6890人次﹔於2013年12月—2014年2月,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問卷調查,發放調查表250份,征集意見建議1280條,從思想認識上提前作了預熱﹔二是矛盾排查全。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黑網吧、游戲室賭博等社會熱點、焦點問題,由文體、公安、工商組成的聯合工作組開展了嚴打行動,採取排查與打擊相結合的方式,扭住社會歪風邪氣,即查嚴打,不留死角,淨化了社會環境﹔同時,排查農村水利、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群眾反響強烈的各類矛盾糾紛,切實掌握基層群眾困難、百姓心聲和問題導向,為活動順利開展做好鋪墊﹔三是開門納諫廣。通過精心組織開好“市民問政現場會”、“民情懇談會”、“現場納諫會”、“百人訪談”、黨外代表人士座談會等系列會議,並由縣委派出了3個隨機調研組,採取“一對一”、“背靠背”等形式,廣泛征求當前建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意見建議777條,共梳理出各類問題353個。
注重督促指導,落實責任有保障。一是嚴把質量關。堅持“雙報雙督”制度,從嚴把關,傳導壓力,對活動方案、動員講話、程序要求等各工作環節跟蹤督導,實現州委第四督導組、縣委督導組雙重把關雙督導﹔二是嚴把談話關。州、縣兩級督導組堅持做到真督實導,嚴格按照“四必談”要求,把好談心交心質量關,不講空話、少講套話、不繞彎子﹔三是嚴把問題關。堅持問題導向,通過自己找、互相查、群眾提、領導點、集體議等方式,圍繞領導班子、班子成員在“四風”方面的突出問題,把問題找深、找准、找實﹔四是嚴把材料關。按照州委“一材料兩清單”標准要求,在找深、找准、找實上下功夫,抓住縣委、人大、政府、政協四套班子“牛鼻子”,層層加壓,反復打磨,把材料寫實,把“像”畫准,為開出有“辣味”的專題民主生活會預熱升溫。
注重務實舉措,工作跟進有抓手。全縣各級領導干部轉風篤行抓實干,實事為民惠民生得民心。通過文化科學衛生“三下鄉”、下派新農村工作隊員、指派文藝、科技、衛生特派員等方式,深入基層為群眾辦實事好事3368件。其中,小桂湖公園民生工程基本建成﹔籌資完成對澤園路、金銀路等11條群眾反映強烈的道路建設﹔順利推進金銀路—81號路、西環路—甸尾路等15條道路、北城門修復、垃圾中轉站等項目﹔完成城市二期供水工程試供水﹔積極推進再生水利用、“一水兩污”處理設施建設體系等項目﹔鞏固國家衛生縣城創建成果,園林綠化、燈光亮化、環境衛生工作進一步提升﹔建成保障性住房564套,棚戶區改造項目、雙龍橋濕地公園項目、景欣佳園項目已開工建設﹔兌付危房改造農戶資金1751.08萬元﹔加大城市綠化工作力度,建成區面積18.2平方公裡,城鎮化率達44.5%,解決群眾反映的城市綠化不足問題﹔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保障了城市環境衛生,淨化了市民居住環境﹔統籌推進“美麗家園”行動計劃,共完成危房拆除重建3100戶,舊房改造提升1450戶,做美村庄18個,做優集鎮1個,4550戶群眾直接受益,得到了群眾的廣泛贊譽和支持。
注重宣傳帶動,活動引領有氛圍。一是建隊伍,形成格局。抽調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文化體育和廣播電視局、縣新聞編輯部等相關單位人員,組建了強有力的宣傳工作小組,擬定教育實踐活動的宣傳工作方案,與紅河日報等新聞媒體搭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組織開展黨的群眾路線理論研討、特色宣傳、典型推介等基礎性工作﹔二是搭平台,營造氛圍。在建水電視台、建水縣黨建網、《建水時訊》等宣傳平台上開辟了黨的群眾路線專欄﹔下發了相關宣傳工作通知,各鄉鎮、各部門緊緊圍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三是手段多,注重效果。採取設立廣告牌、印制書籍、制作展板、編發手機報等手段,擴大影響,形成引領。在雞石高速、普雄鄉入口、坡頭阿土、官廳鎮、臨安鎮碗窯路口等點制作大型宣傳廣告牌8塊、宣傳展板172塊,張貼宣傳標語345條﹔在人民網建水黨建雲平台、建水黨建等媒體上開設專欄6個﹔編印簡報88期、手機報62期,發布網絡信息1390條,被省級以上媒體採用累計94條,形成了“上下聯動、輻射帶動” 大宣傳格局。
(雲南建水黨建雲平台供稿 彭雲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