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巴中市巴州區農業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省、市及我區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個目標,切實抓好農業行政執法、農技推廣、農民培訓和新農村產業配套建設等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年初,巴州區農業局組織20支專家服務隊,深人農村扎實開展扶智扶技行動,充分利用懸挂橫幅、上街宣傳、印發資料、科技講座、農家課堂、開現場會等多種形式,宣傳種糧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開展防寒育秧、旱播育秧、免耕拋秧、農作物間套種、地膜覆蓋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虫防控和節水灌溉等先進實用農業技術培訓,指導農民搞好春播春種春插工作,並挂聯6個村148戶困難農戶,捐贈農藥、化肥等物資4噸,現金4萬元,發展產業3個,有力推動全區春耕生產。
為切實保護農民利該局通過“六五”普法,發放普法資料1.5萬份﹔結合種子執法年活動的開展,開展《種子法》等農業法律法規、農藥安全使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等知識宣傳。據統計,上半年該局上街宣傳 3次,下鄉宣傳52次,接受群眾咨詢3萬人(次),發放宣傳資料2份,舉辦種子法規和種子知識培訓班1期,培訓種子經銷人員73人。
為切實保護農民利益,加強農資市場監和植物檢疫,半年來,共出動車輛93余輛次,執法人員270余人次,對全區240余個農資經營門店、攤點和農產品生產基地進行了全面檢查整治,取締無証經營農資攤點6個,查處種子、農藥等違法案件12件,開展農藥抽檢樣品30個,及時化解了社會矛盾,維護了社會穩定。
開展對全區蔬菜種子市場檢查活動,檢查品種257個,對6家違規調運經營者發出了責令整改通知書。對柑橘大實蠅進行了室外飼養監測。舉辦柑橘大實蠅防治培訓會及成虫防治現場會。對干線公路及沿線11個鄉鎮開展了稻水象甲疫情調查。在凌雲、曾口等地安裝太陽能殺虫燈9盞。在凌雲、曾口建立蔬菜綠色防控示范基地4000畝,在三皇村、西華山、蘇三坪等指導果樹綠色防控5000畝。在全區24個鄉鎮開展了以小麥條鏽病為主的病虫害統防統治累計20萬畝次。
落實支農惠民政策,切實做到興農富農。該局與財政部門組織實施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 123個,其中修建村道項目 110個。項目總投資3932.02萬元,其中群眾籌資501.41萬元,申請財政獎補資金1966.01萬元,籌勞折資1464.60 萬元。對近年來佔用農戶承包地進行清理,核定全區糧食直補、綜合補貼面積357596畝,比2013年減少7182畝。實施農作物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全區2014年水稻、玉米、小麥、油菜補貼面積745500畝,按水稻每畝補貼15元,玉米、小麥、油菜每畝補貼10元的標准,補貼金額870.6萬元﹔2014年,擬在全區培育種植單季糧食作物面積在3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戶數達到100戶,目前已培育80戶﹔在清江鎮1000畝油菜高產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平均單產達到165公斤,較上年增20公斤,增產14%。
巴州區農業局將發展生產作為今年工作重點,狠抓優質糧種植,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該局在曾口鎮、大和鄉等8個鄉鎮指導建立了水稻、玉米、油菜、馬鈴薯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8個,其中:水稻2個,面積2.21萬畝﹔玉米面積3.15萬畝﹔小麥2個,面積2.06萬畝﹔馬鈴薯1個,面積1.2萬畝。大春播面預計將達到49.63萬畝(雙搶信息被市農業局、省農業廳、農業部及市、區政府網站採用)。市局下達的49萬畝增加1.3%,其中玉米15.33萬畝已全部栽種進入田管,水稻面積預計將達到25.36萬畝,水稻目前已移栽22.7萬畝,預計在6月中旬全部結束﹔紅苕面積預計將達到7.41 萬畝,已移栽4萬畝,預計在6月20日以前全部結束﹔其它糧食作物達0.02萬畝。我區小春糧食全面收獲,畝平產量達到366.4公斤,總產6.85萬噸,較去年6.64萬噸,增產3.16%。油菜11.7萬畝,總產1.62萬噸。
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科技為依托,大力推廣種植蔬菜、獼猴桃、金銀花、黃花、草本中藥材等經濟作物,發展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上半年在凌雲鄉印山坪村,大茅坪鎮土地埡村、平梁鄉火炮村等建立蔬菜基地1.01萬畝,超計劃0.1萬畝,全區蔬菜達到12萬畝。去冬今春新發展獼猴桃0.3萬畝,該區獼猴桃面積已發展到1.35萬畝。在大和鄉板凳埡村、北山村、回龍村,花溪鄉花溪村、天星村、明山村、火烽村新植金銀花3000畝,全區金銀花面積達到1.81萬畝。以大羅鎮為中心新植黃花0.5萬畝,輻射帶動周邊鄉鎮,黃花達到1.51萬畝。通過整合項目資金、木本草本套種等,在白廟鄉、平梁鄉、水寧寺鎮等發展桔梗、丹參、黃精、白芷等草本中藥材5000畝。
今年,巴州區農業局在繼續抓好清江現代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佛龕新居農業觀光園的同時,引進、試驗和示范優質糧油高產新品種5個,對比展示新品種10個,召開地膜玉米、小麥機收機播、水稻旱育秧集中育秧、機插秧等現場會8場次,完成實用技術培訓2萬人次,培養新型職業農民6000人,春玉米、冬馬鈴薯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地膜覆蓋達到100%,全區玉米、小麥、洋芋、油菜等農作物規范種植率達95%以上,良種普及率達98%以上,小麥、油菜機收機種率平均達到15%。全區水稻旱育秧佔總育秧面積的87%,水稻機插秧目前已栽插2000畝。糧經復合型種植模式得到推廣應用,在水稻萬畝示范片建“薯-稻-薯”、“秋馬鈴薯/油菜-水稻”、“麥-稻-秋菜”等噸糧五千元糧經復合種植示范區2000畝。在玉米萬畝示范片建“麥/玉/豆”、“芋/玉/豆/玉”、“芋/玉/花生/菜”等千斤糧萬元錢糧經復合種植示范區2500畝。在馬鈴薯萬畝示范片建“薯-玉-菜”、“薯/麥/玉/豆”等糧經復合種植示范區1000畝。特色糧油產業引領加強。大春在曾口鎮書台村、大和鄉朱埡村、大茅坪鎮白雲村引進示范種植紫色糯玉米5000畝、紫色紅薯50畝﹔小春在曾口鎮書台村、大和鄉朱埡村建紫色馬鈴薯80畝。
為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今年該局著力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一是大力推廣“豬+沼+果”、“豬+沼+菜”模式和測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綜防等農產品無公害標准化生產技術,引導農民合理施肥,科學用藥,防止農產品產地環境污染,並在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滿后才採收農產品上市,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二是繼續抓好在凌雲、曾口建立蔬菜綠色防控4000畝,在三皇村、西華山、蘇三坪等5000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帶動全區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工作的開展,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三是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對全區農藥批發商、銷售門店進行攔網式檢查,嚴查違法違規經營甲胺磷等5種禁用高毒農藥的行為。四是加強蔬菜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重點做好商品蔬菜生產基地和蔬菜批發市場的蔬菜農藥殘留抽樣檢測,若發現有農藥殘留超標的,則通知蔬菜生產者停止或延遲採收上市,通知蔬菜銷售者停止出售,以保証市民吃上放心菜。
巴州區農業局通過以點帶面,推進新農村產業配套建設,在抓好清江鎮巾字-環嶺村、水寧寺鎮紅棟村等土地流轉面積4550畝的基礎上,在曾口、大和、水寧寺鎮集中建設3個配方施肥萬畝示范片,6個千畝示范區和10個百畝示范點,在曾口、平梁、大茅坪、化成等鄉鎮安排大春水稻、海椒、玉米等農作物配方肥小區試驗、肥效試驗7個,完成土壤取樣150個。對界牌種養專業合作社等6個新型經營主體開展配方施肥個性化服務,建立典型示范,推廣配方施肥面積60.5萬畝,其中配方肥施用面積50.3萬畝。完成高標准農田建設任務0.7萬畝。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田間工程建設項目、蓮藕基地建設項目、省級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和2014年退耕還林口糧田建設項目等高標准農田在建項目。農業環境保護成效明顯。在大和鄉、清江鎮等8個鄉鎮大力推廣秸稈覆蓋免耕栽培技術10萬畝,保護生態環境﹔通過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砌筑地埂、興建田間灌排系統,減少水土流失50平方公裡﹔發動群眾,及時清除殘膜5萬畝,消除白色污染。指導群眾科學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化肥殘留污染8萬畝。
圍繞農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積極引導、扶持農民新組建了專業合作社。截止目前,全區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285個,比2013年增加28個﹔家庭農場達到33個﹔農業龍頭企業已發展到5個﹔農村專業大戶30戶。
今年以來,該局通過招商引資促進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到目前為止,引進勝澤園農業投資有限公司等企業在巴州投資。完成檀香和沉香考察和引資的前期工作,現已在該區試種、觀察,並對海拔300米左右區域小氣候進行觀察記載,為下步招商引資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通過項目建設促進產業建設進一步完善。一是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受益戶數648 戶,機具數量650台,補貼資金107.13萬元。新建鼎山鎮康家壩村馬關水庫等3處提灌站、技改金碑鄉土主村石洞灣水庫等3處提灌站,已完成泵房建設及機電設備安裝等工程建設內容。項目總投資102.95萬元,其中省財政100萬元、項目區自籌2.95萬元。二是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在曾口鎮(小麥高產創建整鄉推進鄉鎮)、大和鄉、清江鎮等8個鄉鎮指導建立了水稻、玉米、油菜、馬鈴薯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8個,其中:水稻2個,面積2.21萬畝﹔玉米3個,面積3.15萬畝﹔小麥2個,面積2.06萬畝﹔馬鈴薯1個,面積1.2萬畝。目前,小麥、油菜萬畝示范片建設任務全面完成,示范片中各作物畝平產量分別達到388.6公斤、203.6公斤。
(四川基層黨建雲平台供稿 熊安金 陳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