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大理州永平縣針對查擺出的問題,堅持邊查邊改、立行立改,堅決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特別是把開展專項整治、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作為重點任務來抓,制定出整改方案,逐一明確“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和整改責任人,一大批“四風”突出問題和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的突出問題得到切實解決。
在反對形式主義方面,突出抓好從嚴控制會議文件簡報、清理和規范評比達標表彰活動、清理領導小組和各類議事協調機構等工作,今年1—9月份,全縣共發文件565份,同比減少了34.5%﹔以縣委、政府名義召開的會議43場次,同比減少了39.4%﹔保留信息簡報36種,減少了20%,印發了200期,同比減少了50%。
在反對官僚主義方面,堅決糾正和查處“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庸懶散慢”、“吃拿卡要”、“收查扣罰”、“為官不為”等問題。重點加強對縣級政務服務中心和鄉鎮為民服務中心的管理,按照“應進必進、進必授權”的原則,增加服務事項,方便群眾辦事,縣級政務服務中心由原來的12個窗口擬增設到40個窗口,鄉鎮為民服務中心也根據群眾需要增加了服務窗口,並定期不定期到村開展流動服務。切實加大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力度,今年以來重點查辦了貪污退耕還林補助資金、侵害公民人身權利等典型案件,已辦結5件6人,其中副科級干部3人,一般干部3人﹔正在辦理6件9人,其中一般干部5人、村干部1人、農村黨員3人。
在反對享樂主義方面,重點清理超標配備公車、多佔辦公用房等問題,嚴格規范“三公”經費預算和支出。全縣調整清理辦公用房4110.34平方米,佔應調整的100%﹔2014年上半年,全縣公務接待支出329.9萬元,同比減少91.82萬元,減少21.7%﹔因公出國(境)的批次、人數、支出為0﹔公車運行費324.96萬元,減少57.96萬元,減少15.1%。
在反對奢靡之風方面,嚴厲整治和糾正公款送禮、違規職務消費、超標准接待等問題,開展了清理整治奢華浪費建設工作,加大對中秋等重要節日的暗訪力度,全面規范和整治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費行為。出台了《永平縣國家公職人員客事辦理規定》,共對2名違反規定的職工進行立案查處。從群眾所需所盼所急的水、電、路及村庄臟亂差等小事做起,著力解決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和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在全縣90所中小學寄宿制學校開展了“熱水行動”,幫助22052名中小學生徹底告別一年四季喝生水,數九寒天冷水洗漱的歷史。先后制定出台了《永平縣干部直接聯系和服務群眾制度(試行)》、《永平縣村(社區)干部管理辦法(試行)》、《永平縣關於嚴格執行縣級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下鄉交納食宿費用規定的通知》等文件,並在7個鄉鎮、73個村(社區)統一安裝了POS機,規定縣級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下鄉一律在食堂就餐,所發生的食宿費用一律實行POS機刷卡繳費,並嚴格費用報銷管理,有效遏制了鋪張浪費。認真開展“三清潔”環境衛生整治活動,編印了《永平“三清潔”科普知識》,投資4534萬元實施了一批市政道路硬化、亮化、綠化工程,縣城整體形象進一步提升,投資近500萬元購買了“三清潔”專項水泥和垃圾處理設施,群眾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著眼於從制度層面解決“四風”問題、鞏固活動成果,清理了全縣近十年來出台的涉及“四風”方面的有關制度規定,並與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相銜接,梳理出需要“廢、改、立”的制度規定共32項。加大對整改落實工作的督促檢查力度,探索出了把督事與督人相結合、查事與選人用人相統一的“抱團督查”工作機制,真正將干部選拔任用貫穿於具體工作中,促使干部想抓落實、真抓落實、敢抓落實。勇於擔當,營造了良好的干事創業氛圍。
全縣各級各部門切實轉變作風,深入實際、深入群眾,積極回應群眾訴求,著力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縣四班子主要領導帶頭聯系邊遠閉塞特困村,與群眾坐在同一條板凳上,解除群眾思想上的疑團、生產上的難題和生活中的心結。縣委書記李洋先后多次到雙河村聽意見、找問題、察實情,為群眾解決生產生活用水及出行難等問題﹔縣委副書記、代縣長字雲飛到永平后,及時深入各鄉鎮村開展調研指導工作﹔縣委副書記楊明親自接訪興旺庄村民代表反映喝水難問題,並跟蹤督辦﹔縣委副書記李露丹針對調研中群眾反映強烈的道路設施差的問題,協調資金30萬元,幫助抱龍村、杉陽村解決村民出行難的問題。縣委常委、副縣長李春,縣委常委、縣人武部部長胡勇,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唐仕新,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任敏,縣委常委、縣委政法委書記茶正林,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張繼彪,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萬國萍,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李銀政也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切實為群眾辦實事好事。縣人大牽頭,對農村用電困難問題進行了全面調研,著力解決群眾“用電難”問題﹔縣人民政府牽頭,健全完善縣、鄉、村三級為民服務體系建設,著力解決為民辦事推諉扯皮、效率不高問題﹔縣政協牽頭,對農村飲水困難問題進行深入調研,著力解決群眾“用水難”問題。通過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實施,解決了一批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難題,受到了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
(雲南省永平縣黨建雲平台供稿 湯再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