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教育實踐活動有期限,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
“永遠在路上”,是一種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的態度,是一種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改進作風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現在,正是改進作風的節骨眼。活動一結束是不是就曲終人散了?“四風”問題是不是又“濤聲依舊”了?廣大干部群眾最擔心的是問題反彈、雨過地皮濕、活動一陣風,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態化、常抓不懈、保持長效。如何打消群眾顧慮、回應群眾期待,鞏固和拓展教育實踐活動成果?
各級黨委要把作風建設緊緊抓在手上,盯住不放,決不允許出現“爛尾”工程,決不能讓“四風”問題反彈回潮。要堅持言必信、行必果,樹立持續整改、長期整改思想,對尚未完成的整改事項,加大推進力度,對需要較長一段時間才能解決的,要明確整改責任人、路線圖、時間表,不能因為活動告一段落而置之不理、束之高閣,確保每項整改任務繼續有人抓、不落空、見實效。
作風建設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我們必須始終繃緊作風建設這根弦,一環緊著一環擰,一錘接著一錘敲。要從解決“四風”問題延伸開去,以解決“四風”問題帶動其他作風建設,切實改進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干部生活作風,改進學風、文風、會風,加強治本工作,使干部不敢、不能、不想沾染歪風邪氣,使黨的作風全面純潔起來。
打好作風建設的攻堅戰、持久戰,行動是最有力的誓言,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堅強保障。完善作風建設各項制度,不在多,而在於精,在於務實管用。有了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制度,解決作風之弊就並非“割韭菜”,而成為“連根拔”。各級黨委要把中央要求、群眾期盼、實際需要、新鮮經驗結合起來,緊密聯系實際,與時俱進,立破並舉,抓住那些亟待規范的領域、亟待加強的環節,有針對性地健全完善相關制度規定,著力提升制度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要牢固樹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執行制度沒有例外的理念,不留“暗門”、不開“天窗”,加大執紀問責力度,強化對制度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出台一個就貫徹執行好一個。對違反制度規定踩“紅線”、闖“雷區”的做到零容忍,發現一起就堅決查處一起,防止“破窗效應”,努力形成轉作風改作風的新習慣、新常態。
世界上的事情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人就最講認真。緊緊盯住作風領域出現的新變化新問題,堅持以嚴的標准要求干部、以嚴的措施管理干部、以嚴的紀律約束干部,在從嚴治黨上繼續探索、不斷前進,就能使作風建設要求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