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活動簡報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簡報》第438期

寧夏銀川市、湖南岳陽市、陝西延安市
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凝心聚力為民服務

2014年10月15日10:03  來源: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湖南省岳陽市、陝西省延安市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緊緊圍繞“為民務實清廉”目標,在著力解決“四風”突出問題同時,努力解決群眾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讓群眾得實惠。

寧夏銀川市著力轉作風強服務惠民生

提升服務群眾工作效率。集中開展正風提效促跨越等12個專項整治,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取消行政審批事項461項,精簡行政審批程序61項,減免事業性收費82項,半年來為基層減負1.4億元。規范國有資產管理,將資產收益集中到財政專戶﹔統一為公務用車貼標志牌,從源頭上防范“四風”問題。舉辦8期“電視問政”、7期“電視施政”,跟蹤查處效率低下等案件68起,行政問責89人,累計協調解決問題1.2萬余件。

創新為民服務工作方式。深入開展“送政策,察民情,學經驗,幫工作,帶回基層意見建議”活動,運用“板凳會”、“炕頭會”、“集體懇談會”等多種方式征集群眾意見。組建問題督辦組,實行重點指導、跟蹤督辦,銷號解決重點難點問題60多件。建立市、縣政務服務中心、鄉鎮(街道)市民服務中心、村(社區)便民服務代辦點、村(社區)黨代表工作室4級服務架構,大力推行“零距離”、“一站式”服務。

傾力解決群眾關切問題。實施基層黨建“惠民工程”,按照每個行政村15—20萬元、社區7—10萬元的標准,設立村(社區)為民服務和發展專項資金,解決村庄道路硬化、溝渠治理、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等300多個問題。著力辦好民生實事,梳理惠民政策162項,嚴查執行政策縮水、落實不到位的人和事,問責懲處干部120余人。實施小街巷改造、創業扶持、教育設施完善、公共交通提效、物價穩控和就醫、就業保障服務等一攬子惠民措施,累計辦理各類民生實事1200多個。

湖南岳陽市推行黨員到社區報到領崗為民服務

全員報到領崗。市委制定《關於完善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的實施辦法》,設置政策法規宣傳、就業技能培訓等20余種志願服務崗位,在職黨員主動認領1—2個服務崗位,並將服務內容、形式、時間進行公示,接受居民群眾監督。所有市級領導全部到社區報到領崗,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帶頭到居住地楊樹塘社區報到,認領政策宣傳服務崗位,為社區黨員上黨課。全市6萬多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認領服務崗位11萬個。社區黨組織每季度末組織社區黨員、群眾代表進行評價,形成在職黨員雙報到、雙履責、雙評議格局。

貼心幫扶解難。將全市劃分為單位型、小區型、樓棟型、街巷型管理網格1.3萬個,成立網格黨支部或黨小組,配備網格管理人員3.8萬名。社區黨組織一對一安排到網格開展結對幫扶,每名在職黨員在網格內至少聯系3戶群眾。機關事業單位每月選派1—2名黨員干部到聯點社區開展挂牌服務,每周到社區工作時間不少於1天。截至目前,全市舉辦創業就業技能免費培訓班153期,幫助697戶“零就業”家庭至少1人就業,化解矛盾糾紛1240起,承辦實事6314件,辦結4174件,在辦實事540件。

注重常態長效。完善在職黨員“一冊三卡”檔案,全程記錄報到黨員參加社區活動情況。對在活動中征集到的重點難點問題,市委、市政府定期召開協調會,進行分析研判,實行“挂號銷號”制度,並及時向社區黨組織反饋回復辦理情況。市委明確規定,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干部年度考核擬作為評優對象的,必須征求報到社區黨組織意見,對群眾滿意度不高的,取消評優資格。

陝西延安市從制度上推動干部轉作風

建立“民評官”制度。在全市全面推行群眾和服務對象監督評價執法監管部門、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制度,組織辦事群眾和服務對象填寫滿意度測評表,對干部工作作風和工作效率進行客觀評議。黃龍縣在全縣10個鄉鎮(社區)黨委、86個農村支部中,推行群眾評議基層干部“一述雙評”。洛川縣探索推行黨員積分制,將黨員履行基本義務、完成工作任務情況進行細化量化並按月積分。

建立干部經常聽取群眾意見制度。安塞縣建立社會治理及民生服務數據統籌平台,為群眾辦理實事上千件。富縣摸索出“群眾說事、法官說法、干部聯村”便民聯動機制,在每個村(社區)設立一個“說事室”,派駐1名聯村干部,確定1名聯系法官,組織群眾“說”事,及時收集和掌握群眾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以及信訪事項,讓群眾困難“說得出、有人管、能解決”。

建立便民服務制度。延川縣在鄉鎮建立便民服務大廳,在村(社區)設立便民服務點,建立起縣鄉村三級便民服務體系,切實方便群眾辦事。子長縣從今年3月20日起,在全縣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推行“無假日”工作制度,全天候為群眾服務。全市抽調1366名市縣領導干部,每人包扶一個低收入村,積極幫扶群眾。近一年來,累計爭取和實施各類項目4926個,投入資金13.93億元,搬遷安置群眾5041戶、1.6萬人,治溝造地4.5萬畝,9.26萬人實現脫貧。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