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遼寧省凌源市堅持把整改貫穿於活動始終,通過建立領導領銜制度、新聞發布會制度、“雙督辦”制度等,向整改較真,讓群眾叫好,確保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建立領導領銜制度,率先垂范抓整改。建立市領導領銜制度,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的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帶頭落實班子整改,帶頭督促下屬單位抓好整改,帶頭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目前,市委常委不僅帶頭認領了市委常委班子查擺出來的19個問題和班子個人查擺的156個問題,而且對23項專項整治任務進行了認領,分別明確了整改目標和時限。市四大班子帶頭建立了47項整改清單,副縣級黨員領導干部逐一建立了個人整改清單,並堅持立行立改,取得實效。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城鄉環境衛生差和小區物業管理混亂問題,全面實施人居環境治理工程,由紀檢、組織兩位常委牽頭負責,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住建部門和各街道社區加大對棄管小區、樓宇衛生環境整治,通過建立業主委員會、加強對物業公司監管等措施,全市149個棄管小區實現了保潔常態化﹔認真開展了信訪突出問題集中整治“百日攻堅”行動,實行市委常委日接訪制度,變每周五接訪為每日接訪,化解信訪積案23件,立案交辦案件化解12件,越級訪大幅減少。
建立新聞發布制度,敞開大門抓整改。充分發揮電視傳媒的平台作用,通過建立新聞發布會制度,適時發布活動整體進展和整改公告,開設專題訪談,參學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公開進行“揭短亮丑”,主動做出承諾,自覺接受群眾監督。針對征求梳理出來的“四風”、“民生”、“經濟發展”、“黨的建設”、“其他”等五大類216條問題,已發布整改公告5期,10個重點市直部門單位“一把手”以專題訪談形式向社會做出了整改承諾。截至目前,公開承諾事項已完成189條。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城鄉行路難問題,全市對城鄉交通工作的總投資已達到1.9億元,多年來群眾一直比較關注的小北口立交橋改造工程、穿城公路306線改造、100公裡農村公路大中修及水毀橋梁建設等工程全面完工﹔96公裡“一事一議”農村道路和北大橋改造完成過半﹔為15個住宅小區、1萬戶居民、93萬平方米商品房辦理了房屋產權初始登記,為2000戶居民辦理了轉移登記,群眾反映強烈的房產証辦理難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建立“雙督辦”制度,從嚴督導抓整改。建立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教育實踐活動督導組“雙督辦”制度,盯人、盯事、盯結果,督促整改落實。除正常督導外,開展不打招呼突擊督導5次,各督導組交叉督導3次,市委教育實踐辦牽頭,聯合市紀委、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不定期巡回督導13次,召開督導通報會4次,下發限期整改通報4期,確保了一系列專項整治行動的有效落實。一是對“兩代表一委員”提案建議集中辦理,134件提案建議已辦結101件,辦結率達到76%,辦結的提案建議代表滿意率達到100%。二是深入開展13項重點民生工程建設。以“就業服務大篷車”為載體開展送崗位、送技能、送信息系列活動,完成實名制就業9621人、勞務輸出5.7萬人次、培訓城鄉勞動力2213人﹔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5個文化廣場、5個社區書屋,開展送戲下鄉180場﹔實施困難群眾救助工程,6個扶貧示范村和201戶移民搬遷項目扎實推進,救助管理站、農村困難家庭常年病人托管中心投入使用。三是扎實推進23項專項整治工作,大力整治文山會海、檢查評比泛濫,較活動開展前,減少會議46次,同比下降22%﹔減少文件108個,同比下降12%﹔取締評比達標表彰活動72個﹔整治多佔辦公用房、新建濫建樓堂館所,騰退辦公用房390間,面積達14082平方米,停建項目5個,面積57984平方米﹔整治“三公”經費開支過大,較去年同期壓縮372萬元,同比減少17.1%﹔整治侵害群眾利益行為,共查處損害群眾利益問題92個。
(遼寧省凌源市黨建雲平台供稿 孟憲勇 范東偉 張佔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