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唐曉清:打好作風建設持久戰

2014年10月14日16:43  來源:遼寧日報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這次活動,全黨改進作風有了一個良好開端,但取得的成果還是初步的,基礎還不穩固。活動收尾絕不是作風建設收場,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總書記的講話告誡全黨,黨的作風建設不僅是攻堅戰,更是持久戰,要以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決心和毅力,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風轉變的好勢頭保持下去,使作風建設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作風建設是攻堅戰更是持久戰

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直接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這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聚焦作風建設,是一場集中整治“四風”問題的攻堅戰,在改進作風上取得明顯成效,“會所中的奢靡”、“舌尖上的腐敗”、“車輪上的浪費”等突出問題得到遏制,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症結難點得到突破,以轉作風改作風為重點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黨群干群關系融洽回暖,黨風政風煥然一新。

然而必須承認,雖然教育實踐活動取得了攻堅成果,但“四風”問題樹倒根存,土壤仍在。黨內不正之風的產生和形成,往往都經歷了逐步滋生、反復強化的過程,是錯誤思想意識、社會負面環境等多種因素綜合固化的結果,具有頑固性、反復性特征。多年來,作風問題反復講,作風建設年年抓,但改進作風卻往往是“一陣風”,重復著周而復始的“怪圈”,症結就在於對不正之風的頑固性、反復性估計不足,缺乏常抓不懈的韌勁、嚴抓不棄的耐心,更缺乏強基固本的長效機制。實踐証明,“一陣風”式地抓作風,本身就是壞作風﹔一曝十寒地改作風,不可能改出好作風。

綜觀“四風”問題,實際上也是一種長期形成的痼疾頑症,積習甚深,很難短時間冰消雪融。分析這次整治“四風”的成效,可以說是在全黨強勢肅風的高壓態勢下取得的,是集中攻堅的階段性戰果,但一些干部的敬畏之心僅僅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覺尚未完全形成,有些深層次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隨著教育實踐活動的結束,有的黨員干部的“糾風”意識隨之減弱,緊繃的弦開始放鬆,各種新的作風問題又可能接踵出現。許多群眾擔心教育實踐活動結束就是曲終人散,“四風”問題仍會“濤聲依舊”。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黨的作風建設作為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既是一場艱巨的攻堅戰,也是一場深入的持久戰,要以攻堅克難的膽略破除作風頑症,更要以深入持久的方略鞏固攻堅成果。改進作風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勞永逸﹔教育實踐活動有期限,解決作風問題無止境。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強作風建設,不僅要針對作風頑症持續攻堅,更要在鏟根除壤上打好持久戰,決不能“為山九仞,功虧一簣”。要在認真總結黨的作風建設基本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剖析當前“四風”依然存在的問題和可能演化的趨勢,以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毅力,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採取得力措施集中整治,努力遏制不正之風在一些領域易發多發的態勢﹔要在深入探索黨的作風建設規律的基礎上,牢固樹立長期抓作風建設的思想理念,以“釘釘子”精神,堅持步步深化,久久為功,不斷鞏固既有的實踐成果和制度成果,實現轉變作風由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持之以恆地打好作風建設的持久戰。

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

持之以恆地打好作風建設持久戰,必須在強基固本上下真功。要把握思想教育這個中心環節,也要抓好制度建設這個固本之策,更要以從嚴執紀為保証,實現教育和制度的柔剛互補、剛柔相濟,同向發力、同時發力,有效發揮各自的功能和相互促進作用。

堅持思想建黨原則,筑牢長期作戰的思想基礎。打好作風建設持久戰,深化黨性教育是基礎。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作風問題歸根結底是黨性問題。對於黨員干部來說,信仰純潔是最根本的純潔,思想滑坡是最嚴重的滑坡,思想意識這個“總開關”沒擰緊,不能正確處理公私關系,缺乏正確的是非觀、義利觀、權力觀、事業觀,沾染不正之風、出現出軌越界就在所難免。為此,要從加強黨性政德教育入手,從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識上補好黨員干部的精神之“鈣”,強化作風養成。要加強作風建設的 “常”、“長”教育,消除作風建設“一陣風”等錯誤思想,克服僥幸心理,給慣性思維“踩剎車”,做好打持久戰的思想准備,始終繃緊作風建設這根弦。要加強作風建設的警示教育,按照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和“三嚴三實”要求,明底線、知敬畏,主動在思想上劃出紅線、在作風上明確界限,真正做到敬法畏紀、遵規守矩。

加強黨的制度建設,健全作風建設的制度體系。打好作風建設持久戰,健全制度是關鍵。制度問題帶有全局性、根本性、長期性和穩定性。要在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各級黨委圍繞落實規定出台的相關制度基礎上,將這次教育實踐活動中整治“四風”的有益探索通過制度形式固定下來,從解決作風方面存在的頑疾入手,從基礎薄弱的環節抓起,增強制度的針對性、實效性,扎緊制度“籠子”,對作風頑疾豎立“高壓線”、套牢“緊箍圈”。要完善黨內政治生活的各項制度,開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思想斗爭,實現黨內政治生活的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努力構建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態,使黨員干部在嚴格的黨內政治生活中鍛煉黨性、端正作風。要建立科學完備的黨內制度體系,從頂層設計高度形成教育、制度、責任、紀律相配套的剛性約束機制,把作風狀況作為干部績效考核和選拔任用的硬性指標,以作風建設制度化來促進作風建設常態化,探索一條用制度創新推動作風建設持久開展的新路子。

強化黨的紀律約束,營造作風建設的保障機制。打好作風建設持久戰,從嚴執紀是保証。黨的紀律是鐵的紀律,也是自覺的紀律。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自覺履行執紀職責,增強紀律懲處的嚴肅性和震懾力,敢於動真碰硬,對於嚴重的不正之風問題,應在一定范圍內予以通報﹔對性質特別惡劣、影響特別壞的,要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開曝光﹔對頂風違紀、在群眾中造成惡劣影響的黨員干部,要以“零容忍”的態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遷就﹔對無視制度“踩紅線”、心存僥幸“闖雷區”的問題,要加大依法查處力度,真正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執行制度沒有例外,不留“暗門”、不開“天窗”,始終保持強勢肅風的高壓態勢。唯有如此,黨的思想教育才更有說服力,規章制度才更有約束力,作風建設才能扎扎實實取得長久實效。

建立依靠群眾推動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

持之以恆地打好作風建設持久戰,必須堅持以人民為鏡、以人民為師,在依靠群眾上用真勁。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眾眼睛是雪亮的,群眾意見是最好的標尺,群眾對作風的評價是最真實的評價。為此,要強化依靠群眾、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的意識,始終把群眾智慧作為改進作風的力量源泉,充分調動群眾參與作風建設的積極性,從暢通黨群溝通渠道、健全群眾批評監督制度等層面,建立充分發揮人民群眾主體作用的作風建設長效機制。

健全溝通互動機制,暢通建言獻策渠道。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黨員干部作風如何,基層群眾最有切身感受,作風不好,就會直接損害群眾利益,群眾就會有意見。因此,改進作風要敞開大門,深入群眾,建立與人民群眾的溝通互動機制,把群眾請進來,讓群眾參與,讓群眾獻策,誠懇接受群眾評判,認真採納群眾意見,疏通和拓寬民意反映渠道。解決作風問題,要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從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整治。要建立依靠群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改進作風的機制,把群眾滿意度作為衡量作風建設成效的根本標准,增強民意在作風考核中的“裁量權”,使群眾意見真正成為改進作風的 “指揮棒”和 “風向標”。

健全群眾監督制度,暢通批評監督渠道。 “黨與人民在監督,萬目睽睽難逃脫”。打好作風建設的持久戰,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的批評監督來推動。要把健全群眾批評監督制度作為改進作風的著力點,真正做到基層看作風、群眾評良莠。群眾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作風有意見,應該歡迎他們批評指出並虛心改正。群眾發現黨員干部有違紀違法問題,要讓他們有安全暢通的舉報渠道。要把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社會監督等監督形式有機結合起來,疏通群眾批評渠道,織密群眾監督網絡,使黨員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讓各種不正之風無處藏身。通過健全依靠人民群眾的制度機制,推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更好地轉變作風,更好地為群眾服務、對群眾負責,讓群眾批評監督制度成為黨員干部轉變作風的持久動力。

(作者系中共遼寧省委黨校教授)

分享到:
(責編:張玉、常雪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