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緊貼實際,立意深遠,視野開闊,既總結了成就,又提煉了經驗,更提出了要求,是現階段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的新篇章,是進一步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行動指南。尤其是講話中對新形勢下從嚴治黨提出的八點要求,既對黨內存在的問題針砭時弊,振聾發聵,令全黨同志猛覺猛省,自警自律,又讓全國人民振奮、寄望,對我們黨的命運充滿了信心,對我們國家的前途充滿了希望。
新世紀之初,我們黨從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出發,提出了“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的重要命題。但是,如何才能達到治黨“從嚴”的目標?黨進行了認真的探索,一方面根據時代的變化,制定或修訂了若干規章制度﹔另一方面組織了幾次集中教育活動,應該說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毫無疑義,這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收效最為明顯:它增強了廣大黨員干部的群眾觀念,增進了他們堅持群眾路線的自覺性﹔多年來愈演愈烈的“四風”得到了有力整治,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目標輪廓顯現﹔被不少黨員干部遺忘很久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重新得以運用,黨內政治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作風的轉變完善了制度體系,增強了制度的約束力和執行力﹔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症結難點得到突破,黨的執政基礎更加穩固。這些從嚴治黨的成效之所以能夠取得,關鍵就在於“落實”。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經驗看,從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從嚴治黨的八點要求看,要實現新形勢下治黨從嚴的目標,關鍵還在於“落實”二字。
落實從嚴治黨,必須遵循辯証唯物主義的思維方式。一方面要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認真分析黨情基本狀況,認真研究黨員、干部的思想動態,找出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准確地判斷黨情的發展態勢﹔另一方面要善於運用辯証法,在紛繁復雜的狀態中把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要害、集中發力、持續用勁。黨的十八大之后,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認真分析了黨的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對作風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而在作風建設中,又將黨群干群關系列為重中之重。在重中之重中,又找到了雖然早就提出但長期得不到有效根治,群眾反映強烈的“四風”為突破口。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嚴字當頭,很快見到了成效。所以,落實從嚴治黨,要落到實處,而且要落到“點子”上,落到具體的事情上,而不是泛泛而談的空洞的文字上。“從嚴治黨必須具體地而不是抽象地、認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實到位”。
落實從嚴治黨,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和黨的群眾路線。“歷史是人民創造的”,“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這是我們黨長期以來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始終恪守的真理性認識。但是,改革開放之后,在西方精英主義和中國古代官場文化的影響下,不少干部忘記了這條共產黨人的生命線,對“我們的權力是誰給的”這一命題認識錯亂,把“自我奮斗”和“上級賜予”視為標准答案,把凌駕於群眾之上作威作福看成理所當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中蘊藏著治國理政、管黨治黨的智慧和力量,從嚴治黨必須依靠人民”。所以,要糾正這些錯誤的認識和錯誤的行為,除了黨組織的教育幫助外,必須發揮群眾的力量,因為群眾是黨內各種不正之風和干部違紀違法行為的直接受害者,認識最深,反映強烈。誠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樣,“讓群眾滿意是我們黨做好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准,群眾意見是一把最好的尺子”,“集中教育活動必須打開大門、依靠群眾,讓群眾來監督和評判,才能做到不虛不空不偏”。因此,落實從嚴治黨,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並最終要落到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上。
落實從嚴治黨,必須始終不懈地對黨員干部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高度重視思想建黨是我們黨的一大特色。鄧小平同志將中國革命的成功之道總結為“一靠理想,二靠紀律”。黨的十八大在部署黨的思想理論建設任務中特別強調“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改革開放之后,我們黨在不斷深化國情認識的過程中,始終強調將遠大理想與腳踏實地相結合,將黨的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相結合,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輕視、忽視,甚至鄙視理想信念修養,認為太空太虛。但是,一旦因違紀違法而受到黨紀國法制裁時,又承認最根本的原因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出了問題。恰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樣,對共產黨人來說,沒有理想信念就會精神“缺鈣”,得“軟骨病”。“黨員、干部必須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自覺用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始終不渝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因此,就個體而言,落實從嚴治黨就要落實到強化黨性修養、從政道德上。
落實從嚴治黨,必須在民主集中制基礎上不斷健全黨的各項制度。鄧小平同志在總結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教訓時指出:“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這種制度問題,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新時期之后,制度建設成為黨建工作最大的特色,從嚴治黨的最大特點。三十多年來,我們黨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制度規范體系。但也應看到,目前黨內制度規范適時性、整體性、有機性還不夠﹔不少制度規范,指導性強而實施性差,柔性有余而剛性不足﹔有些制度規范缺少權威性,不少干部選擇性執行或選擇性規避。之所以有這些缺陷,就在於許多制度規范沒有根據形勢的發展而加以修訂,更重要的是,有的制度規范在制定規程中沒有堅持民主集中制這一根本的制度原則,制定時“民主”不夠,執行時“集中”缺乏,所以,“制定制度要廣泛聽取黨員、干部意見,從而增加對制度的認同。”“要搞好配套銜接,做到彼此呼應,增強整體功能。要增強制度執行力,制度執行到人到事,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因此,落實從嚴治黨,就是要落到創建以民主集中制為基礎的制度體系上。
落實從嚴治黨,必須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新時期之前,我們黨治黨重在思想教育上。改革開放之后,我們黨在繼續堅持思想建黨的同時,更加注重黨內的制度建設。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同志片面地理解了新時期以來的黨建方略,以為定了制度、有了規章就萬事大吉了,有的已經不會或不大習慣於做認真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了,甚至有的認為組織找自己談話是多此一舉。“正是這樣的簡單化和片面性,使一些本來可以落實的制度得不到落實、一些本來可以避免的問題不斷發生。”所以,就目前和今后從嚴治黨而言,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離開了思想建黨,制度治黨很可能會失去靈魂,流於形式﹔離開了制度治黨,思想建黨的成效難以鞏固,無法持久。當然,對思想建黨而言,要結合落實制度規定來進行,抓住主要矛盾,不搞空對空。對制度治黨來說,在精不在多,在實用不在形式,尤其要防止“牛欄關貓”、對人不對己、硬約束變成橡皮筋現象的發生。因此,落實從嚴治黨,就要使加強制度治黨的過程成為加強思想建黨的過程,也要使加強思想建黨的過程成為加強制度治黨的過程。這樣,從嚴治黨才能落實到“本”上。
落實從嚴治黨,必須從各級黨委和各級領導干部自身做起。首先,各級黨委和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充分認識從嚴治黨的重要性,克服重發展、輕黨建的誤區,須知“如果我們黨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績又有什麼意義呢?”其次,在黨委內部要按黨章和黨內政治生活若干准則要求,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從堅持黨性、建設黨風高度予以認識,從小事細節認真地、經常地做起,尤其是要拿起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做到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再次,領導干部要以“三嚴三實”為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則。
總之,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從嚴治黨八點要求,既要有時代的緊迫意識,正視而不回避存在的問題,又要充分認識到解決這些問題的艱巨性、復雜性、長期性﹔既要從每一件具體的事情做起,又要把握從嚴治黨本身的規律,宏觀著眼,微觀著手﹔既要相信黨的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又要立足於群眾觀念和群眾路線,在從嚴治黨中堅持黨群結合、干群結合。這樣,經過全黨的不懈努力,我們相信,我們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一定會得以保持和提高,我們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一定會得以增強和提高,我們黨確立的每一個階段的國家發展目標一定會如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