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過程中,阿榮旗各社區立足本職、找准定位,把群眾當親人,用真情投入,用真心溫暖居民,爭做群眾貼心人。
“黨員工作室”全天候為民服務。道西社區建立“黨員工作室”,根據工作室成員特長提供服務,擅長溝通的人員處理鄰裡糾紛,心理咨詢志願者負責為居民進行心理疏導,男同志主要為群眾出力,女同志主要負責照料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的日常生活,盡其所能,各出其力,為社區居民提供365天不間斷服務。同時,不斷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聘請轄區退休黨校教師和機關單位干部,為工作室人員提供理論和業務培訓,不斷提升黨員干部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自工作室成立以來,共接待群眾來訪30余人次,解決實際問題21件,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增進了鄰裡之間的和睦。
“一家親”活動關愛溫暖老年人。在中秋佳節即將來臨之際,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讓社區獨居孤寡、空巢老人度過一個和諧美滿的中秋佳節,金石社區開展了“一家親”活動,邀請轄區內的孤寡老人到社區一起過中秋,切實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代理兒女團隊的成員們准備了水果、月餅等慰問品,與老人們嘮家常、玩游戲、吃團圓飯,讓他們感受到了節日的歡樂和親情的溫暖。老人們圍坐在社區會議室,歡聚一堂,其樂融融。老人們紛紛表示,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感謝社區這個溫暖的大家庭沒有忘記他們,給他們帶來的歡樂。自成立代理兒女團隊以來,已幫扶孤寡老人20余名,幫助老人義務勞動200余次,送去生活用品450余件。
“五員”機制為民服務彰顯實效。文化社區通過構建“五員”機制,不斷拓寬服務渠道,著力打通、走實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一是做好社情民意“聯絡員”。社區干部在轄區開展走訪活動,認真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廣泛收集民意、聽取民聲、反映民願,及時匯報群眾的情況和問題,切實做到向群眾問政、問需、問計,並將各項惠民政策及時向居民傳達,在群眾和黨組織間架起溝通橋。二是做好政策法規“宣傳員”。由社區黨員和退休干部擔任“宣傳員”,對社區居民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為流動黨員和老、弱、病、殘黨員,主動上門送學,增強群眾法治意識,提高知曉率和認知度。目前,已累計開展宣講8次,參學黨員達50人次。三是做好社區建設“指導員”。由包扶社區的鎮領導直接擔任“指導員”,指導社區黨支部建設,建立“大黨建”工作格局,實行網格化管理,幫助規劃社區發展,挖掘社區自身潛力,發揮特色優勢,建立優質品牌社區。四是做好矛盾糾紛“調解員”。由在社區群眾中威信高、信得過的“五老”人員擔任“調解員”,及時掌握鄰裡間的信息,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內部”,確保社區穩定。五是做好社區工作“監督員”。由社區黨員和居民代表擔任“監督員”,對社區日常工作、政策落實、教育實踐活動等進行監督。自“五員”機制實施以來,社區內鄰裡矛盾明顯減少,社區工作更加透明、規范,深受居民好評。
“扶貧幫困”行動共筑溫暖家園。建設社區聯合疾控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民醫院等單位,定期到居民家中為貧困家庭、孤寡老人免費測血壓、聽心臟、講解健康常識,已為50戶家庭進行了入戶體檢。同時,成立了“愛心基金”,為因病、因災導致家庭陷入困境、急需救助的居民提供幫助。截至目前,共發放“愛心基金”5600元,為貧困家庭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為保証轄區貧困居民的基本生活,建設社區積極開展“微心願”活動,共征集到100位居民的106條“微心願”。社區黨總支積極協調各共駐共建單位,召開“水乳交融跟黨走,共建和諧譜新篇”“微心願”認領活動,共有10家單位的 125名在職黨員認領了106個心願。認領活動當天社區就發放了所有物品,大到電磁爐,小到手電筒,對年老行動不便的居民,社區協同單位在職黨員把物品親自送到居民手中,為共建和諧社區提供保障。
“家政服務”品牌帶動居民就業。正陽社區成立了“好幫手”家政服務公司,為雇主和家政人員架起“連接橋”,為下崗及無業人員創造就業機會。一是培訓專業化。為轄區無業、待業人員提供免費的技能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美容美發、保健按摩、中式面點、烹飪、餐飲、電焊以及家政初級知識培訓,並根據參訓人員的個人意願和能力對其進行保潔、維修、保姆、護工、搬家裝卸、月嫂等項目的崗前培訓。目前,正在醞釀實行職業資格証書制,推行家政服務人員持証上崗。二是管理科學化。公司在招聘家政服務人員時,將家庭情況、身體狀況、工作業績等信息建立檔案,並根據雇主的登記情況,選擇服務人員。服務結束后,家政公司由專人進行回訪,並設立回訪監管電話,征求客戶對家政服務的建議和要求,進一步拓展工作思路,提高服務水平。三是服務品牌化。公司以優質的服務、嫻熟的技術、低廉的價格,為家政服務公司贏得了良好的口碑,進一步樹立了“好幫手”家政服務公司的品質形象,實現服務品牌化。
(阿榮旗黨建雲平台供稿 郭春龍 劉成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