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從去年7月開始,我省省級領導班子和160個省直單位、省屬高校和省屬企業,16個省轄市委和105個縣(市、區)委,16.1萬多個基層黨組織、340多萬名黨員干部,分兩批參加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目前已基本結束。
我省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實現了中央提出的要求,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實踐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論成果。廣大黨員干部醒了腦、提了神、補了“鈣”,“四風”得到有力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症結難點得到突破,以轉作風改作風為重點的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為之一新,黨的形象和威信進一步提升,廣大群眾看到了可喜的變化,得到了真正的實惠,在全社會形成了推動改革發展的強大正能量。
“活動收尾絕不是作風建設收場。 ”充分肯定成績,更應看清問題。改進作風有了一個良好開端,但取得的成果還是初步的,基礎還不穩固。作風有所好轉,“四風”問題有所收斂,但“樹倒根存”,有些是在高壓態勢下取得的,僅僅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覺尚未完全形成。有些問題的整改還沒有完全到位,一些深層次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破解,上下聯動解決問題還沒有真正形成合力。有的地方基層基礎薄弱的情況還沒有根本改變,聯系服務群眾機制不暢、能力不強,貫徹群眾路線還到不了末端。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 ”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抓一抓就好轉,鬆一鬆就反彈,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於一役。多年來,作風問題一直在抓,但一些不良作風像割韭菜,割了一茬又長一茬。現在,群眾最擔心的是雨過地皮濕、活動一陣風、問題再反彈,群眾最盼望的是常抓不懈、形成常態、保持長效。必須以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決心毅力,堅持高標准、嚴舉措,打好作風建設持久戰,把好勢頭保持下去,真正形成正風肅紀新常態。
行百裡者半九十。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繼續抓好活動的整改落實工作。現在,一些干部想著,活動結束了,緊繃的弦可以鬆一鬆了,肩上的壓力可以卸一卸了,手中的活也可以緩一緩了。真這麼想、這麼干,整改工作就會虎頭蛇尾,整個活動就會成為“半拉子工程”。必須敬終如始、一鼓作氣,嚴字當頭,切實防止前緊后鬆、防止矛盾積壓、防止短期效應。必須持續抓好問題整改,對需要較長時間解決的問題,也要抓住不放,確保兌現承諾、取信於民。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長遠看,防止“四風”問題反彈回潮,必須持之以恆,抓常、抓細、抓長,久久為功。要在“醒腦”“祛病”“補鈣”的同時,把解決問題與建章立制相結合,把健全制度與執行制度相結合,把黨的作風建設長效機制與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緊密融為一體。要堅持重在平時,從細處著眼、從嚴上著力,從小事抓起、從日常管理抓起,劃出思想紅線,確立行為底線,明確是非界限,讓黨員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避免小矛盾積重難返、小問題釀成大患﹔制定法規制度要科學規范、嚴謹細致、可操作,規范權力行使﹔健全考核評價制度要精心設置量化指標,強化考核結果運用,把“軟指標”變成“硬約束”,促使廣大黨員干部全身心投入到建設美好安徽的宏偉大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