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新沂市自覺把群眾路線貫穿於組織工作始終,使組織工作更具活力,更有作為。
以社會公認為准則,在干部選拔任用中彰顯群眾意願。嚴格按照《干部選用工作條例》要求,把群眾公認原則貫穿干部選拔任用始終。一是執行好選任標准。以《條例》為基點,制訂完善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動議、民主推薦、考察等環節相關的操作辦法和規程,著力解決唯票、唯分、唯GDP等突出問題。堅持好干部標准,樹立“憑實績看德才、憑德才用干部”的導向。2013年從任職3年以上大學生村官中公開選拔3名副科級干部,充實到鄉鎮領導班子﹔對部分市直單位和個別鄉鎮領導班子進行缺位補充調整。二是落實好群眾意願。跳出“由少數人選人”的圈子,堅持在民主推薦、民主測評、個別談話等環節擴大群眾的參與度,以用人上的公平公正取信於民。三是把握好過程監督。探索干部任用全程記實制度,建立干部考察專項檔案。健全“三員一網”監督體系,深入開展“陽光監督”,試行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和擬提拔干部廉政報告制度,加大任期審計和離任審計力度。探索“領導干部日常行為量化管理辦法”,聘請干部工作監督員,對干部提拔任用中各環節進行重點監督。
以為民服務為平台,在建強組織中夯實群眾基礎。新沂市以“三增三強”工程為總抓手,把夯實群眾基礎作為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核心任務。一是注重加強自身建設。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村級干部隊伍建設的意見》,建立一整套涵蓋村級干部“檔案管理、通氣備案、監督管理、正常退出”等六大機制,著力提高村級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工作能力。著眼補齊軟弱渙散黨組織的短板,對排查出的28個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實行市領導包挂、相關部門協同配合制度,合力推進轉化升級。目前,已對8個村黨組織書記進行了組織調整。二是注重提高服務能力。開辦“村官學校”,對263名村級黨組織書記進行系統的黨的群眾意識、群眾觀點教育培訓,增強服務大局的能力。三是注重增強服務功能。實施“一區一品”服務型社區黨建創新工程,確定“點線面聯動”黨建工作法等10余個黨建服務項目。深入推進“非公企業黨組織建設年”活動,新建非公企業黨組織9個,開展“雙挂雙亮雙服務”活動,切實提高黨的工作輻射力和影響力。四是注重拓展服務內容。理順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職責,建立健全村級便民代辦點,建強基層服務體系,推動服務向“神經末梢”延伸﹔探索推行機關干部與基層黨員群眾結對認親服務“零距離”等活動,進一步拓展服務內容、服務方式。五是注重強化服務保障。深化“城鄉統籌黨建工作服務團”工作,推動城市機關黨建資源優勢向村(社區)有序流動,提升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對28個村綜合服務中心進行提檔升級﹔將村黨組織書記基本報酬調整為月均920元,為符合條件的村黨組織書記繳納社會保險費﹔做好相關街道社區辦公經費和人員招錄、報酬調整等工作,強化經費保障,切實激發基層黨組織和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
以集聚資源為核心,在引進管好用活人才中順應群眾期盼。組織部門要在招才引智和管理服務並重中順應群眾期盼,為新沂經濟社會發展聚集優秀人才。一是用靈活的方式引才。按照“缺什麼、引什麼”的原則,積極採取團隊引進、兼職挂職等方式,暢通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今年以來已吸引67名高端人才來新創新創業,切實激活人才引領發展的源動力。二是用優越的平台育才。政府“搭台”,人才“唱戲”,引導各類人才積極參與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實施和重點產業發展,市財政累計投入資金9000多萬元,重點資助92個科研項目,從資金投入、創業保障等方面給予傾斜。三是用優良的環境留才。建立領導聯系高層次人才機制﹔對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項目給予30-100萬元不等的資助﹔認真落實人才住房保障政策,110名人才已入住人才公寓﹔不定期開展座談聯誼、健康體檢、走訪慰問、培訓考察等活動,用良好的環境引人留人。
(江蘇新沂黨建雲平台供稿 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