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中國組織人事報評論員:制度作秀要不得

——扎實開展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系列評論之十一

2014年10月10日14:39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制度不在多、而在精﹔不在好看、在於管用。無視群眾意願、不能動真碰硬的制度作秀,不僅浪費公共資源、傷害制度權威,而且降低群眾期望,影響黨和政府公信力

改作風、反“四風”,制度建設是治本之策。但少數地方和部門在建章立制環節簡單照抄照搬,或是根據以往做法“閉門造車”,或是把既有制度“改頭換面”。制度材料一摞一摞,能“落地”的屈指可數﹔制度內容“密密麻麻”,與群眾相關的寥寥無幾﹔制度上牆一套一套,長得都是“大同小異”。滿足於“紙上畫畫、牆上挂挂、嘴上說說”,搞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繡腿”,這樣的建章立制就是典型的制度作秀。

制度不在多、而在精﹔不在好看、在於管用。在“出出汗”、“洗洗澡”、“排排毒”之后,群眾都在期待扣好建章立制這粒“扣子”。無視群眾意願、不能動真碰硬的制度作秀,不僅浪費公共資源、傷害制度權威,而且降低群眾期望,影響黨和政府公信力。

“行百裡者半九十”。教育實踐活動向群眾公布了整改清單、作出了整改承諾,不能因制度作秀,變成“夾生飯”。鞏固和擴大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實現作風建設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走出作風問題“抓一抓就好轉、鬆一鬆就反彈”的怪圈,根本上還是要靠制度的科學有效。

制度設計實,作秀就無市場﹔泛泛而論,就難以擺脫作秀的窠臼。擠去“假、大、空”的水分,注入“真、精、實”的元素,制度才不能成為擺設。制度要有針對性,把中央要求、群眾期盼、實際需要、新鮮經驗結合起來,充分考慮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具體實際,聚焦改作風轉作風的重點難點問題﹔以群眾訴求為出發點,把征求意見、自我查擺等環節中發現的問題,整改落實、專項整治中有效的舉措,充分體現在建章立制中。制度要有可行性,既有嚴厲的“不准”、“禁止”事項,也有具體的執行程序和規定,有明確的執行主體和檢查措施。

執行能落地,制度才不會淪為作秀工具。要建立完善落實制度的監督獎懲機制,以鐵的紀律抓好制度貫徹執行,對制度執行中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問責一起,使制度成為帶電的“高壓線”。要創新群眾評判機制,綜合運用民意測評、公開質詢、網上評議等方式,把制度執行情況“晒出來”,讓群眾“一把尺子量到底”。要堅持以上率下,以領導干部嚴格的自我約束示范帶動黨員、干部,形成有章必循、違紀必究的濃厚氛圍。

分享到:
(責編:張玉、程宏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