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谷立峰:作風建設是常抓不懈的“生命工程”

2014年10月10日11:13  來源:解放軍報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收官,隨著反“四風”、正作風持續用力,部隊建設出現新貌。但也必須認識到,領導干部倘若抱著避“風頭”的心態和看“風向”的心理,搭建“避風牆”、“防風林”,而沒有真正洗心革面的意識,則改作風之風終將難以吹得“千樹萬樹梨花開”。

  改進作風不是刮陣風,雨過地皮濕,而是必須持之以恆、常抓不懈的“生命工程”。1942年正值抗日戰爭最艱苦的相持階段,黨中央下決心把全國各個戰場的主要負責同志召集到延安,用3年多時間開展著名的延安整風運動。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要求高級干部學習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告誡全黨不要當李自成。歷史告誡我們,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堅持不懈,深入持久地日積月累,不可能指望一兩次專項教育就解決問題。正所謂,改進作風隻有起點、沒有終點,不僅是時代課題,更是終生命題。我們不能把改進作風僅僅當成一時的事、個人的事,而要從事關黨的興衰、事關黨與人民的血肉聯系的高度來認識和看待,隻有把作風建設作為一項長期任務來抓,努力在增強黨性觀念、嚴守黨的紀律、純正內部風氣、純潔黨的肌體上下功夫、見成效,才能真正樹立起為民、務實、清廉的作風和形象,永葆黨員干部的先進性形象。

  改進作風不是搞跟風,做給上級看,而是立身做人、彰顯價值的現實需要。周恩來同志終身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身體力行的根本宗旨,焦裕祿“心中裝著人民,惟獨沒有自己”,鄭培民“當官不為己,萬事民為先”……正因為他們心中裝著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使他們以人民敬佩的共產黨員的形象留在了億萬人的心中,成為我們學習的楷模。“大山之高,非一石所積﹔廣廈之固,賴眾木所支”。領導干部隻有任何時候都心中裝著官兵、工作依靠官兵、一切為了官兵,時刻把官兵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才能把立身做人這道人生命題做好,把改進作風真正落到實處。

  改進作風不是吹冷風,摟頭打板子,而是解決問題、永葆本色的根本要求。1929年召開的古田會議上,毛澤東同志提出,共產黨員不僅要從組織上入黨,而且要在思想上入黨,要以無產階級思想改造和克服非無產階級思想,從而為我們黨加強思想作風建設確立了正確的原則。轉作風不僅僅是要求我們一般地“身”入群眾,看見問題,更重要的是從實踐黨的思想路線的高度“心”入群眾,在為群眾服務、為群眾謀利益中注重實際,注重實踐,注重實干。作為一名軍人、一名黨員,如果腦子裡考慮的只是個人名利而不是肩負的使命,胸中充盈的只是個人的欲望而不是應盡的義務,那就玷污了黨的形象和軍隊的榮譽。隻有多一些清醒、少一些僥幸,多一些黨性、少一些俗氣,多一些理智、少一些浮躁,才能切實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把握住自己,真正在解決問題、抓好落實的過程中強化作風、永葆本色。

  改進作風不是豎屏風,應景裝門面,而是確保始終聽黨指揮、能打勝仗的重要基礎。過硬的作風就是部隊的凝聚力戰斗力。《孫子兵法》雲:“將者,智、信、仁、勇、嚴也。”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要修制勝之“智”、立報國之“信”、懷愛兵之“仁”、有作戰之“勇”、行執法之“嚴”。雖然今天沒有炮火硝煙的直接考驗,但面對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的圖謀,面對改革中深層次矛盾對官兵思想和行為的影響,面對社會價值取向更加多元多變的趨勢,各級領導干部必須以過硬的作風、堅強的黨性、純正的人格來支撐人生取向,這樣才能始終做到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倘若我們麻木不仁,不能用戰場上生與死檢驗帶來的切膚之痛來警醒自己,那就是對黨的不負責任,也是對官兵的不負責任。

  總之,評判作風虛實要做到表態與心態對表,看是否一致﹔人前與人后對比,看是否重合﹔對上與對下對觀,看是否均衡﹔嚴人與律己對號,看是否一樣﹔素質與崗位對接,看是否相稱﹔自我評價與官兵滿意對照,看是否吻合。隻有真正將改進作風的要求內化於心、外化於形,才能奏出部隊和諧發展的精彩樂章。

分享到:
(責編:張玉、程宏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