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推行城市社區扁平化治理改革 方便服務群眾

2014年10月10日09:4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9月23日,來自成都的四川日報社、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和巴中日報、巴中電視台以及中國網的10余家媒體記者走進巴中市巴州區宕梁街道紅岩社區,親身體驗巴州區城市社區扁平化治理改革給市民帶來的方便和縮短服務的過程。

煥然一新的紅岩社區政務服務大廳、門前18米的街道,一派大政府的氣勢,讓媒體記者們有些目不暇接。今年以來,巴州區通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作為自身改革的切入點,切實轉變作風、回應群眾訴求,以社區扁平化治理改革為抓手,簡政放權,建章立制,圍繞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探索走出新時期城市社區治理的新路子。

紅岩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熱情為居民辦事情景。

走進大廳。嗬,“便民服務中心”內是一番忙碌而有序的景象。不大的“中心”裡,齊胸的隔台內擺著整齊的辦公桌椅,桌上分別標明勞動保障、民政、計生、司法、綜合5個服務標識牌,台前有許多人圍著,辦公人員有的負責講解,有的忙著登記,有的正舉著印章……還有一些人圍著牆上“簡介”指指點點。

“到了,紅岩社區服務大廳,就是這兒!”記者詢著聲音望去,隻見兩位中年婦女邊指著社區便民服務中心門上顯視頻邊拘謹地走進大廳。任禮碧告訴記者,她姐姐任禮蘭雖然落戶城裡快兩年了,但從未到社區辦個事,這次是陪姐姐來辦理社保的。

來到紅岩社區勞動保障辦件處。工作人員剛忙完手中的工作,熱情地接待她們:“這裡是勞動保障辦件處,請問兩位阿姨有什麼事要辦理?”

任禮碧告訴工作人員,她姐姐在城裡買房后,到城裡居住一年多了,但一直沒辦社保,不知該怎樣辦相關手續。

“你們的事就在這裡辦,你們將戶口簿、身份証復印件和照片拿給我,如果屬失地農戶,再提供征地文件或征地批文、花名冊就行了,我們填表登記,然后派人到相關部門辦理。留下電話號碼,幾天后就通知你領取。”

任禮蘭沒帶齊上述証件,於是急忙返回家裡拿。任禮碧向工作人員提供了聯系電話,並填寫了相關表格。幾分鐘后,任禮蘭帶來了所需資料,交割完畢。臨別,還不放心地問:“幾天后就能辦好?”

“放心,我們有你的聯系電話,你就忙自己手上的事吧,到時候通知你來拿就行了。”

“好的、好的,這麼快,真方便!”劉禮蘭高興地回答。不到10分鐘,憑經驗看來一件“棘手”的事,就“搞定”了,劉禮碧的姐姐心頭高興,便挽住妹妹的手,兩姊妹在“中心”四處“蹓跶”去了。

據巴州區宕梁街道紅岩社區黨總支書記鄧建勇介紹,在推進社會管理中,紅岩社區圍繞“減少中間管理環節、縮短管理過程、增大管理幅度、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的思路,探索創新推行“構建一個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打造一個便民服務平台、創建一個居民基礎信息庫、創新一套管理機制”的工作新模式,實現社會管理扁平化。

據了解,巴州區推行城市社區扁平化管理,將服務職能下移,前移辦事窗口,減少管理服務層級,取消街道辦事處、站所審批權。全區由6個城市“街道服務大廳”直接變為24個居民“社區便民中心”,隨著人員、服務、職責和經費下移,勞動保障、民政、計生、法律、綜合5大類58項民生服務事項和190名工作人員同時下移到社區。組建起以社區事務工作站和社區服務中心為載體的一站式服務大廳,全面承接社區行政事務管理和社會公共服務,為居民提供“一站式”“零距離”優質服務,實現“進一扇門,找一個人,辦所有事”。而且還建立了錯時工作制、節假日值班制和限時辦結制等一系列制度,極大方便了社區居民。

(四川基層黨建雲平台供稿 秦偉 熊安金)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