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9月30日電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突出抓整治‘四風’問題,做的是正本清源、發揚傳統的工作。改進黨風政風有了一個良好開局,但用達到作風建設的理想狀態來衡量還有差距。”習近平總書記對作風建設給出評價的同時,也代表8600多萬中國共產黨人向13億中國人民作出庄嚴承諾:教育實踐活動有期限,加強作風建設無盡期。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七一社區網友認為,制度建設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啟了新一輪作風建設大幕,並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因此,應當將教育實踐活動中的好的方法形成完備的制度,才能確保改進作風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
作者:瞿鑫鑫
作風建設是干部隊伍的重要支撐,是民族發展的不朽靈魂,更是國家繁重昌盛的強大動力。網友“梁祺”表示,糾風之難,難在防止反彈,教育實踐活動有期限,但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網友“汶水書生”認為,抓作風建設隻有發揚“鍥而不舍”的精神,才能毫不含糊地根除“四風”頑疾,才能以實實在在的整改成果服務於民、回饋於民、取信於民。網友“瀘竹纖”在帖文中寫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經接近尾聲,從以前的文山會海到如今的精簡會議,從以前的公車買菜到如今的下班即停,從以前的公款大吃到如今的盒飯快餐……教育實踐活動為黨內的作風帶來一股新氣象。
營造黨內生活新常態,用制度建設來保駕護航。網友“干越白丁”表示,隻有制度建設搞好了,才能使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反腐倡廉建設得以落實,才能使黨內生活健康有序,才能不斷增強黨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網友“殤之役”認為,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要著力形成一批實踐成果、制度成果、理論成果,確保改進作風、聯系群眾的常態化、長效化,要形成一批務實管用的制度成果,要使制度真正成為黨員干部聯系和服務群眾的硬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