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四川蓬溪縣新會鎮“三著力”切實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2014年09月28日17:4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這是對基層黨組織建設目標任務的再豐富再發展,對於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進一步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蓬溪縣新會鎮把建設服務型黨組織作為黨建工作的總抓手,提升服務能力,改進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水平,以服務聚民心、促發展,立足多為農業發展找新路,多為農村培養領頭雁、多為農民辦實事好事,著力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一、著力鍛造一支全科隊伍

一是換位思考、實踐體驗。農村是一個大舞台,基層是一個大課堂,農民是一名好老師。新會鎮80后、90后年輕工作干部多,生於城鎮、長於城鎮、不懂農時、不知農事的年輕干部多,這些干部或多或少沾染不少“官氣”和“富氣”,隻想當“管理員”,不想當“服務員”,對農業農村工作缺乏經驗。鎮黨委以增強工作干部干好“三農”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突破口,墾荒創建青年干部農場體驗園,老農當導師、書記當隊長、干部當隊員,堅持每周至少勞作半天,換位體驗農活不好干、農民不好當的艱辛,讓年輕干部多打磨、多蹲苗,正視農業、同情農村、熱愛農民,讓每一個干部都成長為鄉鎮工作行家裡手,成長為鄉鎮工作的“萬金油”。目前,青年干部農場體驗園佔地 20畝,種有大棚蔬菜10畝,花生、玉米等農作物5畝,養魚5畝。青年干部農場體驗園除示范耕種外,青年干部還紛紛走進聯系農戶家中體察民情,與之交心談心,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今年以來,青年干部慰問困難群眾12人,送去化肥、薄膜等農用物資2.5噸。在青年干部農場體驗園的青年干部的率先示范下,新會鎮川江村20余名返鄉農民積極墾荒種地,徹底消除了全村的130多畝的撂荒地﹔二是四下基層,服務群眾。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走基層”活動,書記和鎮長必須走完全鎮21個村(社區)、99個社、220個灣,每一位班子成員必須挂片聯系3個村,真正實現“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帶動所有黨員干部實打實下沉到村組去干實事、去解決問題、去帶頭致富。目前,已接待信訪群眾40余人次,撰寫調查報告9篇,解決民生問題10余個。同時要求工作干部切實做好“三本筆記”。做好政策筆記:通過會議、新聞、網絡、微信等途徑獲取政策信息,記好黨和國家的各項強農、富農、惠農政策﹔做好民情日記:結合“走基層”活動和“雙聯雙報到”活動,人手一本《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手冊》,記好走訪群眾的家庭狀況、生產生活現狀﹔做好工作手記:主要思考和致力於解決三個問題,即我們的群眾到底需要什麼,我們的鄉鎮干部到底在干什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干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三是選優配強,村官村用。著眼於提升農村黨支部書記創業富民的能力,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領頭雁”工程,加強農村后備干部培養,村官村用。通過舉辦創業能力培訓班,開展“村級工作擂台賽”,選派“第一書記”到村社抓黨建、促發展,發揮好“第一書記”紐帶和橋梁作用。

二、著力建成一批活動陣地

一是提升服務保障力。建設服務型黨組織,既要做到有人辦事,又要做到有錢干事、有平台支撐。施行支部班子“三強三好”建設,做到服務班子強,服務隊伍強,服務能力強﹔服務保障好,服務機制好,服務業績好。一年開展兩次“星級服務型黨組織”評選,動態管理黨支部。推動優勢資源和要素向基層傾斜,促進鎮村整體工作上水平。提升村級保障能力,拓寬村集體增收路徑,促進村集體經濟健康持續增收。提升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建好村級活動陣地,整合村小學、閑置五保戶房屋等資源維修改建活動室,做到哪裡有群眾有需求,哪裡就有黨組織提供服務。二是流動服務全覆蓋。改進和創新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服務機制,針對新會鎮農村黨員外出務工多,流動性大的實際情況,在縣城區設立流動黨員服務站,牽頭做好全鎮流動黨員工作,整合收集流動黨員意見和建議,加強流動黨員的溝通交流,保証黨員不管流動到哪裡,都能夠納入黨內管理,參加組織生活。三是建設和用好網絡陣地。新會鎮21個村(社區)均由駐村大學生村官成立QQ工作群,吸納本村(社區)在外務工人員入群,對涉及到村上具體工作的,都在群內發起討論,征求意見和建議,有效維護在外務工群眾在村上的合法權益。

三、著力制定一套規章制度

一是推行“4+2”工作法。對村級重大事項施行民主決策,“4”即:支委會提出議題,“村兩委”會開展專題研究,提交村支部大會討論,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作出決議。“2”即:決議內容公布,實施結果公布。通過實施“4+2”工作法,村務活動接受全體村民的評議和監督,切實保障農村村民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實行高度自治並進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從而保証全體村民充分行使民主權利,維護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二是制定村規民約,建立由群眾說了算的考核制度。根據各村實際,指導修改《村規民約》,樹立良好的民風、村風,創造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促進經濟發展,帶領村民建設文明新農村﹔開展“三票兩評”工作,群眾評民意、黨員評表率、組織評黨性,對村級班子和兩委成員進行評議,並將結果公示反饋。通過開展“三票兩評”工作,把農村基層干部的權力置於農民群眾的監督之下,讓群眾對村務工作享有真正的監督權和評判權,努力形成農村群眾積極支持和熱心參與民主監督的良好局面,更好地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三是開展“星級文明戶”評選。契合家庭需求,突出家風建設,以“幸福守望”為主題,依托村級活動室、農家書屋、“婦女之家”等陣地,開展旨在倡導弘揚“夫妻和睦、尊老愛幼、科學教子、勤儉節約、鄰裡互助”的家庭美德熱潮,評選守法星、養教星、和睦星、文化星、衛生星、新風星、節能星、健康星、功德星、致富星等“十星級”家庭,引導村(居)民在參與中接受道德教育、提升文明素養、重視家庭角色塑造、端正家庭價值取向,以實際行動培育和踐行正確的家庭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川省蓬溪縣新會鎮黨建雲平台供稿——侯建鬆)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