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百色市田陽縣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對具體問題列出清單、建立台賬,做到解決一個,銷號一個,對發生在群眾身邊、影響面較大的不正之風重拳出擊,專項整治,讓教育實踐活動整改到位見實效。
開展“亮、改、評”,挂賬銷號促整改。為切實解決“四風”突出問題及廣大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制定出台《田陽縣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亮、改、評”整改工作實施方案》,按照亮單承諾、聯動整改、聯評銷號的步驟,扎實開展整改工作。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針對存在問題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清單,把整改目標、措施、責任、時限亮出來,向社會公開承諾,即“亮單承諾”。以“挂號”的形式,一個整改目標一個賬號,整改措施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做到可操作、可監督、可檢查。“問題台賬”的整改落實到具體責任人,按問題的難易程度確定整改期限,整改好才能銷號。對此,縣委重點抓好7大方面34項整改任務,並把整改責任落實到單位和責任人﹔同時,修訂完善制度19項,新建制度2項。為確保整改落實切實取信於民,縣委按照自評、初評、群評的程序進行聯評銷號,讓群眾參與整改落實的監督和整改事項的評議。目前,全縣已有62個單位和142名黨員干部對472項整改問題提出銷號申請,經過嚴格按照程序逐級審核、評議,已銷號整改問題83項。
以典型事例為鏡,上下聯動抓整改。在活動中,縣委領導班子精選民生工程變成“傷心工程”、那坡鎮那音村群眾阻攔高速公路、那滿鎮大成村蘇德飛磚廠信訪積案、監督不到位導致村干侵佔群眾利益等4個典型事例,深刻剖析“四風”問題根源。針對典型事例,常委們直面問題不回避,對號入座、認領責任、建立責任台賬,出重拳、下猛藥,抓好整改落實。在縣委領導班子的帶頭下,全縣各級黨組織積極對民主生活會前列出的230多個典型事例反映出的“四風”問題進行整改,並以破解典型事例為切入點,對存在的其他問題也進行全面整改。如那滿鎮民生工程變成“傷心工程”典型事例,縣委民主生活會后,民主生活會后,田陽縣分管農業的縣領導和那滿鎮主要領導主動認領監管不到位的責任,及時整改,通過土地流轉把項目區5000多畝土地交由壯鄉一品公司、菜籃子公司、醉美鄉村開發公司3家公司承包,由公司出資對水利設施進行改造,並爭取上級有關部門對項目改造的認可支持。今年6月份,自治區水利廳和財政廳專門組成調研組到項目地察看,並贊同了整改方案。經過整改,目前該項目已經能夠正常供水,由“傷心工程”變回了“民心工程”。
七大專項整治,推動整改惠民生。專題民主生活會召開之后,縣委全力推進“清風行動”、“春風惠民”、“清潔惠民”、“優政惠民”、“平安惠民”、“金融惠民”、“教育惠民”等七大專項行動,著力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推動教育實踐活動整改落實。開展“清風行動”,由縣紀委監察局牽頭,重點對征地拆遷、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危房改造、教育醫療衛生等8個方面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進行查處。今年以來,縣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受信訪舉報65件次,立案24件,結案16件,處分16人,為群眾挽回直接經濟損失21.48萬元。開展“春風惠民”,投入1.5億元建設“農民工創業園”和“老鄉家園”,幫助返鄉農民工入園辦廠,引導農民工創業和擴大社會就業。開展“清潔惠民”,邀請專家進駐田陽對全縣未來10年內“清潔鄉村”工作進行總體規劃,並成立田陽縣農村綜合改革辦公室,每年拿出全縣土地出讓金的10%作為新農村建設經費。開展“優政惠民”,進一步打造“農事村辦”升級版,同時在鄉鎮設立“民情集中處理平台”,全程受理、轉辦和反饋群眾的各項民意訴求,確保群眾訴求事項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開展“平安惠民”,投入1000多萬元實施“天網”二期工程,新增195個監控點,並將在縣城區新安裝120個攝像頭﹔在鄉鎮推行網格化、信息化管理,目前綜治維穩信息處理系統已覆蓋全縣22個綜治成員單位、10個鄉鎮和157個村(社區)。開展“金融惠民”,探索建立和完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農村支付體系、農村信用體系、農業保險體系、擔保服務體系、村級金融服務體系等“六大體系”,以露美片區為試點,逐步破解農民貸款難、銀行放貸難、農村支付結算難等農村金融服務“老大難”問題。開展“教育惠民”,由縣財政每年安排200萬元給每位就讀職業學校的貧困生每人每月補助500元生活費,直到完成學業,並實行1名黨員干部結對幫扶5名貧困生,直到他們畢業並幫助推薦就業。
(廣西百色市田陽縣黨建雲平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