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38個區縣中,渝北區面積大、范圍廣、人口多,既有環繞主城核心商圈的龍溪、龍山、龍塔“三龍地區”,也有大盛、大灣、茨竹等偏遠鎮,社會治理的廣度、深度和難度大。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渝北區探索聯系服務群眾的網格化、網絡化與社會化“三化”融合機制,試圖從中破題。
網格化:2831個網格將問題解決在萌芽階段
在渝北區龍塔街道長安皇都小區,細心的居民常常會在清晨發現三個拿著拖把、垃圾鏟,彎著腰清理垃圾的身影,他們是小區的專職網格管理員王先明、居民代表鄔清玉和熊金秀。
記者了解到,長安皇都小區由於兩証遺留問題導致沒有物管公司規范管理,小區的環境衛生一直是居民的煩心事。今年,為使群眾自我管理的個性化服務更加有效,各種問題發現得更加及時,渝北區將全區21個鎮街的320個社區,劃分成2831個基礎網格,配備了18877名專兼職網格管理員,其中專職管理員1392名,主要承擔應急管理、城市管理、社會管理、志願服務等工作。退休在家又熱心公益活動的王先明就這樣成了小區的專職網格管理員。
5月以來,眼看天氣逐漸炎熱,生活垃圾不能及時清運,王先明二話不說,主動做起了保潔工作,並動員小區居民鄔清玉和熊金秀也參與進來。
劃分2831個網格,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問題發現早、解決快。家住渝北區回興街道雙湖路社區的敖奇淑是社區第4網格的專職網格員。近日,她發現小區外一門面的下水道堵塞,立即將問題反映到社區,社區當天中午就督促各方將下水道疏通完畢,避免了今后發生化糞池倒灌險情。
渝北區政法委負責人介紹,為讓2831個網格永葆活力,渝北區還確定了經費保障機制,每年單是2831個基礎網格的工作經費及專職巡邏員費用,財政投入就達8400多萬元。
網絡化:發現問題隨手上傳、陽光解決
8月20日,渝北區寶聖湖街道寶聖湖社區黨總支書記劉穎點開手機上的“渝北群工”軟件,發現一條本轄區的反映事項——居民廖宋梅投訴翠湖柳岸小區外的“壩壩茶”擾民,希望有關部門盡快解決。廖宋梅還把手機拍攝的兩張現場照片傳了上來。
原來,翠湖柳岸小區外有一個空壩,許多居民愛來這裡休閑娛樂,久而久之這裡形成“壩壩茶”一條街,因為20多家攤販把桌子板凳擺上人行道,又被廖宋梅稱為“亂搭亂建一條街”。
廖宋梅反映的情況很快經劉穎從群工軟件上報給寶聖湖街道。街道隨即予以受理,開會研究整治辦法。8月23日,街道開始拆除這裡的亂搭亂建,並劃線讓攤販擺放。8月25日,執法完畢,翠湖柳岸外的人行道清清爽爽亮了出來。
今年4月,渝北區推出全市首個基層服務群眾平台開放式手機APP,群眾可隨時隨地、圖文並茂地反映自己的訴求和問題。渝北區委組織部負責人介紹,群眾的訴求反映上去后,先由社區進行初步核查,能辦理立即辦理;社區辦理不了的,提交到街道一級進行處理;如果超出街道辦理權限的,則提交到區指揮中心,由指揮中心轉交相關職能部門進行辦理。每反映一件事,反映人會得到一個流水號,方便以后查詢辦理進度。
為方便更多手機系統同步使用“渝北群工”這個平台,8月底,渝北區創新實現群工平台與微信、QQ功能的對接整合。日前,記者添加了“渝北群工”公眾號,點開后,裡面有群眾服務、行政審批、信息發布三大類。點開群眾服務中的反映事項,可直接進入渝北區服務群眾信息管理系統,按步驟操作。
據統計,截至9月2日,渝北群工平台已受理群眾反映的問題和事項4069件,已辦結3940件,辦結率達到96.8%。
渝北區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辦公室負責人介紹,群工平台最大的好處還不在於居民變跑腿為動手指,更重要的是電子數據透明公開,有了問題不允許藏著掖著,也不給任何部門、鎮街推諉拖延留下余地和空間。
除了明確分工外,群工平台還有一個“緊箍咒”,即“限時辦結”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和事項,原則上在1—3個工作日內辦理答復,規定時間內沒有辦結的,系統會自動亮“黃牌”或“紅牌”,直接跟所在單位或鎮街考核業績挂鉤。
社會化:區委書記成網格員,樂了群眾美了社區
雙龍湖街道凱歌路社區干部廖燕剛參加工作不久,負責社區第11網格。今年8月,一位特殊的網格員找到廖燕向她報到,表示聽她指揮。
讓年輕的廖燕一開始直呼“壓力山大”的網格員是渝北區委書記沐華平。他告訴小廖:“現在開始我是第11網格的格員了,叫我老沐吧。你是格長,得給我下任務。”
原來,為促進機關干部走進社區,用腳步丈量民生,7月14日,渝北區出台了《全區機關干部義工服務實施方案》,鼓勵、引導廣大干部在業余時間到本單位聯系社區或在居住地社區開展志願服務。其中,還特別要求領導干部率先垂范,通過“領導當格員、干部作義工”,為民解憂,為民辦事,促進工作作風轉變。
消除緊張感后,沐華平的加入讓廖燕倍感驚喜。首次報到以來,沐華平利用周末時間進網格三次,在他的幫助下,凱歌路社區11網格居民各執一詞的閑置空地利用問題圓滿解決;沐華平還走訪了一碗水后街14號樓1、2單元的28家住戶,發現了樓內欠缺消防栓、樓梯空間垃圾成堆、頂樓亂搭亂建等問題。
“領導干部、機關干部進網格,一定要做到身影、聲音都在群眾中間。”沐華平表示,倡導機關干部開展義工服務,就是要讓黨委和政府各職能部門與鎮街的力量在基層匯集,協同作戰,形成社會化工作的大格局。(記者 張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