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江蘇如皋:“四診式”服務解群眾難題

2014年09月25日09:0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教育實踐活動以來,江蘇如皋市以全方位、短平快、高效能為目標,建立“四診式”服務機制,深入基層為群眾解難題、化民憂。

坐診式——一站受理,詳列菜單、規范服務。建立健全以市民服務中心為龍頭、鎮(區、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為主體、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為基礎的三級服務體系,打造便捷服務、便利活動、便於議事的綜合陣地。市民服務中心健全完善首問負責制、綠色通道審批制、責任追究制、綜合考評制、服務承諾制、延時服務制、預約服務制、上門服務制、熱線服務制、回訪服務制等十項工作制度,著力優化政務服務,全力打造最佳發展軟環境。鎮(區、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實行帶班制,領導班子成員每周帶班值班不少於1天,值班電話保持24小時聯系暢通,為群眾提供全天候服務。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全面推行以“及時梳理群眾訴求、實時代理群眾事務、即時處理群眾難題”為主要內容的“三理工作法”,通過創設民情日記本、為民服務卡、干部接待日等載體,走訪接待群眾9.5萬人次,收集意見建議3萬多條,解決各類困難問題2600多個。

巡診式——主動排查,進村入戶、上門服務。市四套班子領導建立“十個一”挂鉤服務體系,每人挂鉤聯系1個鎮(區、街道)、村(社區),3個低收入戶,以及10個以上的產業項目,堅持做到“三個一”,即至少每個月深入一次現場指導辦公、每季度召開一次情況分析會、每年幫助解決1-2個實際問題。市級機關部門深入開展“雙聯雙助”(單位聯村,助推小康建設﹔黨員聯戶,助推增收致富)活動,突出幫助發展集體經濟、緩解突出矛盾、解決遺留難題等重點,83家市級機關部門與101個經濟薄弱村進行對接,9083名黨員干部與15730戶貧困戶實行結對幫扶,累計協調資金(包括實物折價)近1500萬元,幫村引進各類能人37名,資助貧困學生672名,整修道路237公裡,開工建設橋梁3座,招引現代農業園區32個。鎮(區、街道)開展“民聲尋訪日”活動,通過預約式、跟蹤式、回訪式等服務舉措,為企業和群眾開展上門服務3325人/次。

會診式——協商管理,集思廣益、聯動服務。積極調動各方資源和力量,促進黨員干部進村居、入農戶、到協會,與群眾同商發展計、同解群眾難、同尋致富路,切實提升服務效能。供銷總社組織67家三星級為農服務社赴北京、上海舉辦長壽農副產品展銷會,與大型超市、賣場洽談合作,開辟農產品電子商務新渠道,實現銷售額近3000萬元。司法局組織34名黨員律師與花木盆景、建筑行業、食品工業等30家商會對接,深入500多名同業商會會員企業,對180多份合同協議提出法律建議,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法律服務。城北街道利用“12345”市長熱線平台,積極主動排查征地搬遷、環境污染、鄰裡矛盾等各類糾紛199件,成功化解177件。長江鎮會同供電公司,針對安置房電力配套不到位影響搬遷戶回遷的熱點問題,逐樓、逐單元排查整改,全力加快安置區電力改造進程。

急診式——應急保障,主動出擊、快捷服務。針對空巢、孤寡、獨居老人服務難題,以黨員志願服務為主體,成立全省首家空巢老人“呼救通”平台,投入200多萬元完成24個“呼救通”老年援助中心平台和近2200戶服務對象終端的安裝,確保接警人員在第一時間內與老人取得聯系,實施幫助。針對工業園區、開放型社區外來人口較為集中、社會治安形勢較為復雜的問題,安裝300余台“社區警務職能電子提示牌”,24小時與社區民警、派出所值班電話互通互聯,群眾尋求幫助可通過電子提示牌的視頻通話裝置實現在線幫助,方便群眾應急報警、宣傳咨詢等。針對基層矛盾糾紛調解“慢半拍”的問題,在347個村(社區)、400余家企業安裝“調解服務一鍵通”,公示調解員照片和聯系電話,群眾可以24小時隨時與調解員聯系,進行一鍵式求助,使矛盾糾紛調處時刻處於“備戰”狀態。

(江蘇如皋黨建雲平台供稿——劉正林 馬春陽)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