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縣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注重把好“領導帶頭、轉變作風、為民務實、統籌結合”四關,創新學習方式,豐富活動載體,狠抓措施落實,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取得成效。
把好領導帶頭關,做出“好樣子”。堅持做到“先學一步,先走一步,先查一步、先改一步”,領導帶頭抓學習、聽意見、講黨課、為民辦實事,帶頭擔責任、認領問題,帶頭立行立改、認真“回頭看”,帶頭撰寫對照檢查材料,形成了“以上率下、示范帶動”工作局面。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帶頭講黨課365場次、參學29500人次﹔帶頭開展駐村蹲點6820人次,召開民情懇談會 580場次﹔收集意見建議470條,為群眾辦實事好事368件。
把好作風轉變關,牽住“牛鼻子”。各級領導切實轉變作風,從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改起,從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具體事情抓起,邊查邊改、立查立改、不等不拖,對矛盾糾紛排查中發現的79個歷史遺留突出問題已結案59件,未結案20件﹔縣級領導帶頭深入一線,及時辦結州委交辦的信訪件6件,避免問題由小拖大,不讓群眾意見建議“打水漂”﹔各窗口單位、執法部門簡化辦事程序,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把好為民務實關,放下“官架子”。一是塌下身子,“身入”群眾。各級領導干部深入到各聯系點,與群眾“面對面”召開民情懇談會,廣泛征求縣級領導“四風”方面問題35條、發展意見建議120條﹔二是懷揣真情,“心入”群眾。明確了一般黨員2戶、科級領導3戶、縣級以上領導干部4戶的聯戶要求,建立干群聯戶“直通車”,暢通群眾意見反映渠道,與百姓“認親戚”、“搭親家”,了解群眾期盼﹔三是敞開大門,“胸懷”群眾。成立了32個工作隊,送服務上門,採取結對幫扶的方式,幫助新建農家書屋6個,贈閱科技書籍3600本,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技術難題56個,推廣馬鈴薯高產栽培、測土配方等農村適應技術12項,為群眾節約生產成本累計680萬元。
把好統籌結合關,結出“金果子”。與黨風廉政建設實現作風轉變相結合。把實現作風轉變和反腐倡廉建設作為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有力手段,緊緊圍繞“四風”建設要求,轉變作風,務實作為,促進發展﹔與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相結合。抓基層、打基礎,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結合起來,全面排查,重點解決基層組織“軟弱懶散”問題,進一步提高農村黨建工作水平﹔與縣委、縣政府開展的中心工作相結合。正確處理工學矛盾,抓好教育實踐活動與“美麗家園”建設、“三大中心任務”、“十大重點工程”等中心工作的有機結合,切實做到教育活動與推動工作兩不誤、兩促進,努力把各項工作做成群眾滿意的“民心工程”。
(雲南省建水縣黨建雲平台供稿 彭雲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