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三服務”確保“最后一公裡”暢通

廣東肇慶四會連續派出5批近2000人次干部駐村入戶

2014年09月24日09:50  來源:南方日報

“新村道前后隻用了一個月就竣工通車,籌資近100萬元建起全市第一個社區視頻監控系統,還有新建垃圾池、路燈等等,沒有駐村干部的幫助,是不可能這麼快完成的!”四會市城中街道高獅社區支部書記鄧國森興奮地向筆者介紹“三服務”工作組駐村3個月的工作成果。

針對農村群眾反映最多、最強烈的出行難問題,四會結合服務基層、服務一線、服務群眾“三服務”活動,啟動自然村道路硬底化“村村通”工程。截至今年7月,已完成村道硬底化建設107.08公裡,累計完成投資4055萬元,全市1552個自然村實現村道硬底化,村道硬底化覆蓋率達85%以上。

而“村村通”工程只是四會開展干部駐村入戶“三服務”活動,多層次發力打通聯系服務農村基層“最后一公裡”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個縮影。

打通“最后一公裡”贏贊譽

與道路硬底化“村村通”一並推進的,還有自來水“村村通”工程。四會提出要在2016年年底前實現全部自然村通自來水的目標,目前該市已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6宗,解決了16.42萬人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全市987個自然村用上了自來水。

從去年10月開展“三服務”活動以來,四會駐村干部深入農戶家中,重點對群眾生產生活、農村社會管理、扶貧開發、基礎設施、矛盾糾紛、干群關系等六個方面內容摸底調查,解決實際問題。23日,筆者了解到,四會市第四批“三服務”活動將在9月底結束,在10月緊接著展開第五批“三服務”活動。

活動開展以來,已選派4批駐村干部1501人次進入100個行政村、1918個村小組、6.7萬戶農戶中進行摸查幫扶,梳理出群眾反映的問題1291個,已解決609個,形成方案正在解決513個,上報市統籌解決169個,投入資金8300萬元,惠及24.5萬名農民群眾。

服務范圍從農村擴至城區

與此同時,為推動活動向縱深發展,四會還將“三服務”的范圍從農村擴大到城區、從農業擴大到工業企業,把直接服務對象從農民延伸到城鎮居民。

目前,該市已建立市領導挂點服務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制度,加快城區76家工業企業實施“退二進三”,計劃3年內城區工業企業退城入園,騰出約1700畝土地發展第三產業。為方便企業辦事,該市還開全國先河,在南江工業園等6個重點工業園區分批開通了網上辦事站,可辦理公司設立登記、排污許可証核發等25項服務事項,有效提高了辦事效率,實現了對企業的“零距離”服務。

確保“三服務”工作常態化

四會市委書記袁鵬然告訴筆者,去年6月,四會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大學習大調研大討論”,結合群眾反映和領導干部剖析的農村突出問題、干部作風問題,四會市委作出開展“三服務”活動的決策部署,探索建立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工作機制,旨在把開展“三服務”活動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抓手,作為推動農村與全省同步實現“兩個率先”的重要舉措。四會明確提出駐村干部不准擅離駐村崗位、不准收受駐點村群眾任何財物、不准接受基層單位宴請、不准在駐點村報銷應由個人或幫扶單位支付的任何費用、不准挪用幫扶資金等“五不准”規定,要求駐村干部要住到村裡,真正沉下去、接地氣、通民情。

為杜絕“一陣風”現象,四會已著手探索和建立“三服務”的后續長效機制。袁鵬然表示,今年開始,四會已將市統籌解決“三服務”問題的專項資金列入年度財政預算﹔要求各駐村工作組在撤隊后不定期進行回訪,並通過城鄉黨組織結對、對口扶貧等方式與所駐村委會形成結對幫扶,建立長期的聯系。同時,繼續選派干部駐村入戶,包括新錄用的公務員和擬提拔的股級和科級干部都要求駐村鍛煉,每年有300人左右。對優秀駐村干部將優先列入市的各類后備干部培養對象,確保把“三服務”工作常態化、規范化。(記者 謝輝 實習生 吳問勝 通訊員 焦亞邱 丁建國)

分享到:
(責編:張玉、常雪梅)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