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兩手抓、兩促進、兩不誤”的要求,把抓好教育實踐活動與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用向項目、生態、改革發力的實際成果來衡量和檢驗活動成效。
1、緊抓有效投入這個“牛鼻子”,向項目要發展動力。按照深化“三大戰略”、建設“兩美”常山的要求,以“大干項目、干大項目”為主抓手,通過“全民發力”盯項目、“挂帥領征”引項目、“責任清單”推項目、“全程保姆”保項目,引導黨員干部加快“奔跑”腳步,初步實現了“投資增速較快增長、有效投入持續擴大、投資結構明顯優化”的工作目標。今年上半年,全縣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3.4億元,同比增長10.8%﹔東旭集團、浙江金廷智能科技、九好辦公服務集團等10億元以上項目集中簽約﹔城東新區城市綜合體、晟源太陽能、哲峰新材料等10億元以上項目快速開工﹔浙西商貿城、常山一中遷建等億元以上項目建設進度有序。截至今年7月,全縣17個省重點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10.09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87.2%﹔38個市重點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2.1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65.78%。同時,項目工作效率進展屢創新高,浙江同景科技有限公司30兆瓦地面光伏發電項目中,球川鎮干部群眾七天時間丈量流轉土地1100多畝﹔中國觀賞石博覽園項目中,青石鎮黨員干部夜以繼日,兩個月完成簽訂房屋拆遷協議18戶,總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
2、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組合拳,向生態要發展潛力。堅持生態優先、發揮優勢,在生態與發展之間找到最佳結合點。深入開展 “四百”治水行動,全面打響“五水共治”攻堅戰,成功爭取到第一批省補助資金1.4億元,成為全省首批申報“清三河”達標縣驗收的縣市之一﹔鐵腕推進“三改一拆”,全面開展“無違建”縣鄉村三級聯創,出台違法建設分類處置和“一戶多宅”分類處理指導意見,拆除一批重點、難點違建,目前,共完成“三改”面積124.2萬平方米,拆除違章建筑1345處,39.99萬平方米。同時,舉全縣之力實施藍天三衢生態治理工程,全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目前,關停移交石灰立窯48孔、鈣加工生產線127條,整合3家石灰石礦山企業,完成輕鈣企業整治3家,石灰行業成浙江省第一批傳統塊狀行業“騰籠換鳥”省級試點,順勢關停化工、造紙企業9家、生產線15條,否決化工蓄鉛、制革等不符合政策及“兩高一低”項目12個。
3、吹響深化改革、創新發展集結號,向改革要發展活力。對於一些阻礙發展的痼疾頑症,大刀闊斧地推進改革,明確了經濟體制領域、民生社會領域、生態文明領域、黨的建設領域等4個領域22項改革項目清單,重點推進了行政審批改革、國資管理體制改革和教育綜合改革。如大膽探索行政審批制度創新,在全市首創企業審批“園區平台+分中心”、“部門分局+分中心”、“中介服務大廳+分中心”、“全程代理服務+分中心”的“四加”服務模式,實現 “一站式”辦結。目前,已有17個部門授權或進駐開發區行政服務分中心,19家中介進駐開發區中介大廳,授權或下放公共管理權限108項﹔各進駐機構已累計走訪企業1000多家次、辦理各類審批事項900多件、解決各類疑難問題50多起,獲得企業、群眾一致“點贊”﹔出台《關於全面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實施方案》和《改革工作分工抓落實安排》,啟動行政審批事項梳理工作,761項審批精簡為432項,減少43%﹔創新開展“換角色、真體驗”活動,部門領導到服務窗口或基層一線參與服務工作1262人次,聽取群眾意見建議979條。
(常山縣黨建宣傳雲平台供稿 陳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