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作風建設大家談

用擔當打消“刮骨療毒”的護“疼”心理

江蘇淮陰區黨史辦 傅興政

2014年09月22日15:4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把尖刀一下下刮著一條胳膊上的骨頭,發出刺心的聲響﹔一道道血流蚯蚓似的匯聚起來往下淌,頃刻間淌了一大盆。被刮著骨頭的關羽鎮定自若,酒照喝、肉照吃、棋照下,談笑生風,看到這一場景的人卻無不掩面失色。

主刀的醫生是華佗。就算華佗醫術高超,動手術時用了麻沸散,那時的醫療條件和治療水平在那兒擺著,要說關羽皮肉被割開、骨頭被一刀一刀刮、流了那麼多血不痛,純屬瞎扯。“刮骨療毒”的故事能流傳千古,這種“痛”顯然不是一般的痛,是劇痛。那麼,承受劇痛,關羽為什麼鎮定自若,事后還說他沒感覺?

筆者以為,個中原因絕不是后人用詩句描述的“神威罕見”那麼簡單,說到底,還是關羽肩上有重任,眼裡有擔當。正是一份“剿滅曹賊,以定漢室”的責任擔當,才讓關羽“視死如歸”,沒把劇痛放在眼裡﹔正是統帥三軍、“豈敢(因傷)慢軍心”的職責擔當,才讓關羽沒把自己等同於“凡夫俗子”,坦然承受劇痛而裝作若無其事。

當前,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入“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環節,有的黨員干部在關鍵時刻掉鏈子,產生了開過民主生活會或組織生活會就算“過關”的念頭,產生了可以“鬆口氣”在整改落實、建章立制上“打折扣”的想法。觀其表象,是這些黨員干部護“疼”心理作怪,擔心“四風”問題如果真改,一來臉上挂不住,二來會失去既得利益,深究內裡,則是這些黨員干部缺乏應有的責任擔當意識。

誠然,比起走走過場、裝裝樣子,認真細致、務求實效要辛苦的多﹔比起高高在上、頤指氣使,深入一線、事必親躬要跌份的多﹔比起吃喝玩樂、保攤守位,勤勞簡朴、開拓進取要艱難的多﹔比起炫富擺闊、豪華奢靡,規行矩步、謹小慎微要拘束的多﹔比起蒙混過關、虛與委蛇,動真碰硬、真改實改自己的“四風”問題要痛苦的多,但是,倘若黨員干部真的對查擺出來的各種“四風”問題視而不見、束之高閣,或者有選擇性地變通打折、糊弄應付,那麼,不但“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將變得毫無意義,還可能因“諱疾忌醫”讓作風之弊和行為之垢積重難返、病入膏肓。

習近平同志曾指出:“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必須經常抓、長期抓。”教育實踐活動要取得實效,整改落實時護“刮骨療毒”的“疼”不想改、不願改、不敢改,實在是一種要不得的心病。

黨員干部要打消護“疼”心理,敢於毅然決然地亮出胳膊向“四風”問題“開刀”,關鍵還需認真學習關羽,先服下“擔當”這貼強心劑。首先是強化執政為民的責任擔當意識,把群眾的安危冷暖當作一等一的頭等大事,把治療自身“四風”頑疾當作微不足道的小事,不斷增強整改落實、造福民眾的信心和勇氣,切實解決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和各項惠民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裡”問題,讓群眾信服,讓群眾滿意。其次是強化在黨憂黨、在黨興黨的職責擔當意識,正視作為黨員干部的神聖職責和光榮使命,深刻認識你是什麼、黨就是什麼,深刻認識“四風”問題的嚴峻性、危害性和徹底治療的緊迫性,切實通過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增強自身的生機和活力,進而增強全黨的生機和活力。

熟讀《三國》的人都知道,“刮骨療毒”后,關羽尚未痊愈,麻煩就接踵而至。先是在單挑徐晃時,“戰八十余合,雖武藝絕倫,終是右臂少力”而敗北,軍心發生了動搖,再加上貪圖呂蒙開出的待遇,“軍無戰心”,關羽手下將士漸次散去。后是糜芳投降東吳,讓關羽“怒氣沖塞,瘡口迸裂,昏絕於地”。再之后,將寡兵少、糧短草缺、發雪須霜的關羽敗走麥城,中了名不見經傳的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把腦袋交給了孫權。

從“敗走麥城”到“刮骨療毒”,時隔不足一年。這份不曾痊愈的瘡傷,在關鍵時刻,雪上加霜般地給了關羽致命一擊。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