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一片海,激活一個村。在連江苔菉鎮第一水產養殖村后灣村,村兩委班子圍繞“強村、興業、為民”的新目標,大刀闊斧推行多項改革,帶領全村群眾走上了創收致富的道路,如今,漁村新貌如畫卷般徐徐展開。
變化源於對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的整頓。記者昨日從市委組織部了解到,今年3月以來,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福州市切實抓好221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工作,從偏遠山區到沿海漁村,越來越多的“后進村”正向“后勁村”華麗轉身。目前各村已基本完成整頓工作。
挂鉤幫扶全覆蓋思路更廣干勁更足
10日下午,長樂市湖南鎮蔡宅村,74歲的村民黃財堅坐在自家門前的瓜藤架下,身旁圍坐的是當地的鎮、村干部,他們正為老黃一家辦理低保申請手續。“材料要先報給鎮裡的民政辦,然后再報到市裡審核和公示,如果有問題記得及時跟我講……”鎮黨委副書記鄭學敬一邊指導填寫表格,一邊向村兩委干部交待要注意的后續事項。
鄉鎮領導干部下派挂職駐點村,一手抓黨建一手抓業務,類似蔡宅村兩委這樣跟班學習的“實戰課堂”,在福州市各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內經常上演。以長樂市為例,目前該市已選派533名市直部門科級干部挂鉤包括各駐點村在內的基層單位,並建立市直機關部門結對幫扶經濟薄弱村制度,為基層黨組織帶去“新鮮血液”和“澎湃動力”。
“現在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都希望能多為村裡干實事做好事。”蔡宅村兩委干部陳秀娟告訴記者,對村兩委干部來說,挂鉤幫扶提高了大伙的業務素質,更新了發展思路,而且還增強了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是非常難得的學習提升機會。
“目前,全市各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均建立了挂鉤幫扶對接機制,由市、縣、鄉通過選派干部駐村任職或駐村指導,做好整頓工作。”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15名市級黨政班子黨員領導干部每人挂鉤幫扶一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對每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還要求必須安排一名縣級領導干部挂鉤幫扶,並安排至少一個省或市或縣級機關企事業單位挂鉤幫扶,按照確定一位分管領導、明確一個責任部門、指定一名聯系人具體負責,加強具體幫扶和指導。
基層具體情況不盡相同,開展整頓工作,自然要瞄准的“靶心”也不同。福州市堅持組織整頓與思想整頓相結合,分類施策,集中整治,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如對無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以村裡自籌一點、上級補助一點的形式籌措資金,通過新建、改建等方式完成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同時,對集體經濟薄弱的村,通過上級政策扶持、部門幫扶、企村結對等方式,扶持發展村集體經濟。目前,全市各級支持村發展項目243個,扶持村建設發展資金2974萬元。
連江縣安凱鄉飛紅村是黃岐半島一個人口不足千人的庫區移民村,前幾年,因村裡垃圾投放設施少,一些村民把生活垃圾直接投入河內,導致河道堵塞、垃圾成堆。由於缺少資金,面對河裡難以清理的垃圾,村干部束手無策,村民怨聲載道。
為解決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弱、戰斗力不強等突出問題,連江縣採取縣處級領導挂點幫扶、縣直單位捆綁幫扶等措施,把飛紅村列入軟弱渙散村進行重點整治,並安排縣編辦、民生銀行等2個縣直單位進行捆綁幫扶,每年提供5萬元的綜合效益資金,解決突出問題。
在縣、鄉、村三級共同推動下,飛紅村先后籌集到資金60萬元,投入河道清污、道路硬化、公園修建等項目建設。同時,大力開展“美麗鄉村”教育宣傳活動,在村規民約中明確村民衛生保潔職責,加強村民環保意識。如今,“垃圾圍村”的現象沒有了,村內河水也清澈了,村裡還建造了一條千米長的環村花圃,“臭氣熏天”成了“鳥語花香”,今年飛紅村被評為“連江縣十大美麗鄉村”。
圍繞發展增后勁最終落點在民生
整頓之后要防止“軟弱渙散”反彈,關鍵要增強發展后勁,整頓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發展惠民。
針對村民佔用航道、無償佔有海區等非法養殖行為,后灣村兩委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並制定通過了《關於鮑魚養殖海區規劃及相關規定方案》,村兩委7名干部集體表態不參與海域承包抽簽活動。通過合理調整現有海區、拓寬航道、開發新區,並設專人負責海區的管理工作等海域改革措施,大大降低了漁業糾紛發生率。最終100多個養殖戶參與承包抽簽,佔用的航道陸續退出,村裡的海域租金收入也從10多萬元一下增加到了180萬元。后灣村利用這筆村財收入先后實施了村碼頭護坡改造和小汴港碼頭、新進村公路等修復建設工程,改善村民居住環境。
永泰縣嵩口鎮東坡村通過引進油茶、蔬菜、茉莉花、葡萄園種植等“四個基地”,帶動了群眾增收致富。村裡還實施了“一堤一渠一庫”工程建設,加強流域防洪管理能力,為農田灌溉帶來便利,使農產品得到保收,經濟收益得到保障。此外,東坡村還積極融入嵩口古鎮“一核五片”旅游規劃,積極打造成為現代創意農業園區。通過項目帶動,力爭在3年內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萬元以上,增強村“造血”功能,切實解決缺乏村辦公經費和為民辦實事保障問題。
(福州黨建雲平台供稿 陳敏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