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湖南邵陽:群眾不滿意,整改不銷號

2014年09月21日14:20  來源:湖南日報

“以前有的一個班八九十個人,課桌前挨講台,后靠牆壁,過道隻剩一條縫。現在一個班最多60個人,舒服多了。”今年秋季開學以來,邵陽市城區學校長期以來困擾群眾的“大班額”問題得到緩解,老師和家長感嘆:政府為民辦了一件大實事。

“要發揚釘釘子精神,切實把各項整改措施落實到神經末梢,做到整改整治不到位不放過,長效機制不建立不罷手,整改目的不達到不收兵。”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對整改落實,邵陽市委如此要求。

對群眾反映的城區學校大班額、環境污染、小街小巷衛生死角等突出問題,每項都明確由市委常委牽頭、相關部門單位負責,並實行“銷號式”管理,人民群眾不滿意不銷號。

帶頭整改,“向我看齊”

邵陽市級領導在整改問題上喊出“向我看齊”的口號,先改快改,以上率下、樹立標杆。特別是市級領導帶頭深入基層,開展““三聯二訪一幫”活動,即領導聯群眾工作站、單位聯村(社區)、干部聯戶,聚焦“四風”訪民意、圍繞發展訪民情,幫助群眾解民憂。

今年來,市委書記郭光文、市長龔文密及分管市領導多次到“城中村”和城郊結合部調研,及時解決影響環境衛生的老大難問題。市、區、鄉鎮三級政府積極整合資金,因地制宜開展垃圾池、填埋場、公廁、道路、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添置垃圾桶、果皮箱及健康教育設施等。現已投入資金1.1億元,維修、新建垃圾中轉站21座、公廁127座、垃圾池(屋)1200余個、垃圾填埋場7個、果皮箱6500余個、路燈4800余盞,硬化道路680余公裡。對佔道馬路市場進行“退市還路”、“還路入室”,共取締馬路市場15處,極大地改變了邵陽城鄉面貌。

全市各級黨員干部萬余人深入鄉村社區、廠礦企業、困難家庭,與群眾促膝談心。對走訪中群眾反映強烈且相對集中的問題,按照“解決一批、規劃一批、解釋一批”的方式,在法律政策允許范圍內,盡可能整改以滿足群眾需求。

洞口縣領導干部先后下訪528人次,召開聽取意見座談會126場,通過梳理,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審批手續煩瑣等問題,縣委常委會集體進行會診,結合分工,把問題和責任細化,由每位常委認領。通過簡化審批手續的整改,時間壓縮了一半。

開門監督,真評嚴改

邵陽市開門搞整改,積極創新載體,開展“電視問政”活動。針對群眾關心的教育大班額、環境保護等方面問題接受群眾代表提問,問題尖銳、辣味十足,問政單位當場作出整改承諾。通過開展“電視問政”,以群眾參與、輿論監督倒逼落實機制,促使各部門單位真改、實改、徹底改。

邵陽市中心城區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平均班額超過了70人,群眾對此反響強烈。7月24日,市政府成立城區化解大班額工作領導小組。8月1日,市長龔文密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決定採取小學擴容、初中創優、高中提質等辦法,緩解大班額問題。並在3年內投資11.36億元,完成學校建設項目20個,新增學位2.9萬多個。

邵陽市龍須塘工業片區環境污染嚴重,周邊居民意見很大。市委常委、副市長周國利帶環保、水利、城建投等部門負責人來現場調研,商討解決辦法。市委、市政府還成立專項整治領導小組,制訂工作方案,嚴把項目審批關,從源頭防止龍須塘片區產生新的污染﹔嚴格進行綜合治理,重點篩選有環境問題企業16家,“一廠一策”,開展綜合治理。海豐化工、燁青化工等10家污染嚴重的企業現已被依法關閉。

心貼群眾、了解民情,最終目的在於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邵陽市在“三聯二訪一幫”活動中,各級各部門共聯系5000多個村(社區),走訪群眾80多萬戶,召開民情懇談會4000余次,整改落實意見建議10282條,為民辦實事5326件,解決資金9000多萬元。

群眾普遍反映,政府機關的門敞開了,笑臉多了,辦事快了,服務好了。 (記者 蔣劍平 戴勤 通訊員 謝治輝)

分享到:
(責編:喬業瓊、秦華)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