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起,阜寧縣將縣處級領導和78 個參學單位科級以上黨員干部,全部挂鉤聯系到341 個村(居),進百家門,摸百家情,解百家難。要求每人必須聯系走訪100戶以上,每走訪一戶都要撰寫由農戶簽字的“民情日記”,零距離聯系、服務群眾。
“建國前老黨員王玉珍的病情……種糧大戶陳志明的農機合作社……”周德龍是阜寧縣住房與城鄉建設局工委主任,這天一大早,他就夾著一個筆記本,踏著泥濘的小路來到了溝墩鎮紅旗村。周德龍感觸很深,“雖然以前坐在辦公室裡也很忙碌,但真正走進群眾的門兒裡,才知道自己作為黨員干部做的遠遠不夠”。
干部下鄉,老黨員必訪,五保戶必訪,低保戶必訪,重點信訪戶必訪,種養大戶必訪,“兩代表一委員”必訪。
一些“死角”得以露出水面。蘆東溝鎮北堆村村民魏德美患有痴呆症,85歲的父親耳聾眼花,漏雨的房屋亟待翻修。該鎮主要領導走進了魏家。鎮民政辦和村組一起,從有關部門爭取到危房補助資金1.1萬元,從鎮、村集體資金解決5500元,幫助父子倆改善了居住條件。
干部沉下去,聽真話察真相。迄今為止,全縣科級以上黨員領導干部累計走訪13600多戶,收集反映的各類問題2660多個,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1620多個。從“群眾找我辦事”向“我為群眾服務”轉變。
日前,蒲鎮新蕩村村民董美林在鎮勞保所順利辦好自由職業者養老保險手續后,高興地說:“過去到鎮相關部門辦點事情,有時要跑好幾次,不是手續不全就是工作人員開會去了,現在有了便民服務卡,一個電話聯系,約定好時間、地點,事情很快就辦理好!這樣的便民服務卡真是我們群眾的貼心卡。”
該縣印制“便民服務卡”,將挂鉤聯系的干部單位、姓名、電話號碼印在卡片上,發到每一戶群眾手裡,群眾遇到難事、急事,可隨時撥打電話,服務群眾“全天候”,挂鉤聯系的黨員干部第一時間及時回復、妥善處理。
“神經末梢”通了,聯系服務群眾才談得上“零距離”。全縣科級以上黨員干部結合自身部門實際,與全縣所有村居開展“一對一”、“多對一”結對共建活動,加大政策、資金、人才、技術等扶持力度。
板湖鎮孔蕩村黨總支書記吳朝珍說,“我們基層干部工作上遇到困難,直接打電話給挂村干部,他們幫我們一起想辦法,並且多次實地處理問題,工作比以前好做多了。”
“今年9月,門前這條路就能拓寬到五米五 !”阜寧縣委書記顧雲嶺前不久來到溝墩鎮三合村3組鄧克育的家,一把握著鄧克育的手,連聲說:“今天得空,登門通報一下道路拓寬准備情況。”
鄧克育在鎮坎北路路邊開了個雜貨店,反映道路狹窄擁堵問題,見幾個月沒有回音,也就不抱希望了。
沒想到,“顧書記把您的意見批給我們挂鉤落實,等辦妥當了,才來。”縣交運局長一邊致歉,一邊向鄧克育展示一份規劃。
法律服務、司法救助是群眾最關心的突出問題之一,該縣通過推進“誠信守法進萬家”,實事惠民工程在基層技防城建設、法治文化建設、社區服務管理等方面累計興辦360多件法治實事。板湖鎮戚橋村和新橋村,過去是個遠近聞名的“問題村”,首次實現了“零犯罪”和“零上訪”。
縣委對活動開展扎實、幫扶成效明顯、群眾滿意度高的單位給予通報表揚,對深入基層次數不足、重形式輕實效、興辦實事和解決問題不力等2個單位進行通報批評。並將“三百”活動的成效,作為干部獎懲、任用的重要依據之一。(記者 楊樹立 通訊員 鄧正彬 郭霞洲 邱俊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