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單位是否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群眾就醫方便嗎?老百姓出行與致富有何難題?……連日來,圍繞事關市民切身利益的事,記者走進部分單位、村庄,實地走訪,探究本市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深化整改落實專項整治帶來的點滴新變。
探訪一 南開科技企業服務中心 20分鐘到2分鐘
2014年9月10日14時20分,記者隨本市某公司員工王女士走進南開科技企業服務中心,大廳裡並沒有排起長隊。南開國稅局綜合服務窗口旁,是一台ARM自助辦稅終端機。王女士在機器上輸入納稅人識別號,登錄系統,點擊發票認証,選擇發票種類,按系統提示,將一疊增值稅進項發票放入掃描口,14時22分,二十幾張發票認証完畢。
“作為會計,認証發票是每個月必須干的活,以前是人工認証,得拿著稅務登記証,下半個月去認証本月發票,月底辦事人扎堆,每個窗口排隊少說五六個人,認証一次發票得20多分鐘。現在,有了這個系統,像銀行ATM機一樣,隻要拿著發票,在機器上輸入納稅人識別號,隨時可以認証,到月底打印個匯總表出來就可以了。”王女士說。
見一位前來辦事的市民不大熟悉自助辦稅終端機的使用,站在機器旁的工作人員手把手教起她。“服務態度也比以前好多了。”王女士回憶,上月底,由於需要認証的發票數量較多,她選擇在人工窗口認証,一張發票由於右上角的密碼符超過指定密碼區不能通過驗証。“我正著急呢,工作人員建議我,回去找找發票另外一聯,下次帶過來,看能不能通過認証。”
【鏈接】 為整治群眾辦事難,本市建立健全便民服務中心4910個,1946個面向群眾辦事的單位全部公開和簡化了辦事程序,查辦辦事刁難群眾典型案例23件,涉及33人。
探訪二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 看病不影響上班
“過去,挂號、就診、化驗、交費、取藥,干啥都得排隊,每次去看病像打仗一樣,沒半天時間下不來,得提前和單位請假。”回憶起以前看病的經歷,市民阿遠覺得,簡直像場噩夢。不過,9月11日,阿遠隻花了半個小時,便完成了就診、取藥全過程,這得益於上個月,她在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辦理的“醫卡通”。
清晨,不到7點,在醫院的醫卡通自助系統,阿遠刷卡挂號婦科門診,排隊號2號。8時7分,門診6樓,輪到她就診。察看過此前的化驗結果后,大夫開出藥方。8時15分,阿遠在6樓醫卡通自助系統上刷卡繳費。8時18分,她來到一樓窗口,排隊等待取藥。8時25分,阿遠拿到了藥。8時50分,阿遠來到單位,距上班時間還有10分鐘,想到今天可以不用請假,她格外高興。
“有了這張醫卡通,挂號、交費在自助機上就能完成,幾乎不用排隊,有的科室打個電話就能預約挂號,還能和醫保卡聯起來,實在太方便了。”阿遠說。
門診一樓服務處,工作人員熱情地介紹,醫卡通辦理手續和流程非常便捷,本市醫保患者憑醫保卡、非醫保患者憑身份証即可辦理。醫院多樓層有30多部醫卡通自助機,持卡患者可以在機器上實現當日挂號、預約挂號、繳費、自助查詢等服務,將以往分散的登記、劃價、繳費等程序集中起來一次完成,縮短了患者反復排隊等候的時間。
【鏈接】為著力解決就醫難突出問題,今年5月至10月上旬,全市衛生行業開展專項整治。近期組織的對81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患者調查顯示,綜合滿意度達到93.05%,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45%。
探訪三 北辰區雙口鎮后丁庄村 一個月修通“幸福路”
9月14日,北辰區雙口鎮后丁庄村,進村公路通往村內農業種植基地,一路走去,一條嶄新的水泥路呈現在眼前。雖然天空下著雨,仍不時有村民駕駛著農用車,將新鮮的蔬果運出村來。后丁庄村黨支部書記張立江介紹,這條路緩解了當地農民出行難,改變了以往雨天農產品無法運出的狀況,成了大家的“幸福路”。
“過去,最怕下雨了,一下雨,路上都是泥,車子打滑,開不起來,摘下來的菜想運出去都難。”村民盧長友說。后丁庄村農業種植基地種植著10萬棵無花果樹和500畝蔬菜,不過,此前因為基地裡都是土路,雨天道路泥濘,農產品運輸十分困難。
今年8月初,在市政府辦公廳駐村幫扶工作組的協調幫助下,籌集130萬元資金,后丁庄村啟動農業種植基地配套道路建設,如今,2公裡長、5米寬的水泥路已通到田間地頭。雨天再也阻擋不住村民增收的腳步了。
【鏈接】本市投入建設資金1.0225億元,完成建設項目701個,硬化道路73.998萬平方米,修建改造供水管網6410.1公裡,增設修繕照明設施7881處,初步解決了困難村出行難等問題。(記者 於春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