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中,湖南藍山縣牢牢把握作風建設這個重要突破口,進一步深化對作風建設規律性的認識,突出問題導向,採取“三步法”解決“四風”方面的頑瘴痼疾,在掃除作風之弊和行為之垢上實現了“撐杆跳”。
實施“一項工程”起步。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機關“庸、懶、散、浮、貪”現象和“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人難找”等突出問題,縣上實施環境優化“四零”(政策法律規定外“零收費”﹔工程建設項目“零插手”﹔服務項目、企業和群眾“零距離”﹔服務對象“零投訴”)工程,著力破解不作為、亂作為的作風之弊,不斷提升了黨委政府的公信力。到目前,已組織開展暗訪100余次,專項檢查200多次﹔對違反禁令的2名科級干部、2名股級干部予以免職、13名職工予以年度考核不稱職處分﹔對違反紀律的60多名干部職工進行了全縣通報。
健全“兩項機制”助跑。一是健全干部教育引導機制。採取黨委(黨組)集中學、領導干部帶頭學、其他干部普遍學、黨校培訓重點學等形式,深入學習中央和省、市文件精神,引導黨員干部牢固樹立群眾觀念和宗旨意識。二是健全“馬上就辦”工作機制。在全縣黨政機關、執法監管部門、窗口服務單位和服務行業設立“馬上就辦”辦公室,讓群眾辦事“隻進一條門,隻找一個人,隻憑一張單,隻跑一次腿”。到目前,已組織召開各類座談會200余場次,走訪群眾6.8萬人次,為群眾辦好事、實事3800余件,解決生產生活方面的實際問題770余個。
推行“三項制度”沖刺。一是推行縣級領導“第一局長”制度。實行每名縣級領導干部帶領分管部門正職每月1天到信訪局輪流公開接訪。二是推行機關干部“第一書記”制度。選派科級以上黨員領導干部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三是推行鄉鎮干部“第一保姆”制度。要求鄉鎮干部每周不少於2天在村便民服務中心和村干部一起集體辦公,每月駐村不少於15天,每月至少駐村夜訪3晚。到目前,全縣500多名黨員科級干部與358個村進行了“一對一”或“二對一”結親聯姻,接待群眾來信來訪1600余人次,解決群眾信訪問題98件。
(湖南永州藍山雲平台供稿 張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