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把專項整治作為整改落實的重要舉措,嚴格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圍繞群眾需求不折不扣地抓好“整治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整治侵害群眾利益行為,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等專項整治任務,進一步改進了工作作風、提升了服務水平、維護了群眾利益,讓廣大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了轉變、享受到了實惠。
一、壓審批,群眾辦事提速。對全市75個部門的職能和審批事項進行清理調整,行政審批事項壓減68.1%,日常管理事項壓減67.5%,投資審批、生產經營活動審批、資質資格許可和認評事項等方面共取消81項,轉移12項,下放58項。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145項行政審批事項和74項日常管理事項得到了簡化,大部分事項審批時限壓減幅度達50%以上。抓好全市審批事項取消、下放后的后續監管工作,制定出台了《東莞市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管理辦法》、《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后續監管和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從源頭管好控住審批事項,防止出現隨意增加審批、變相進行審批等情況。
二、建平台,服務距離縮短。大力推進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整合社區文化、體育、養老、助殘等各種服務設施和社區資源,為社區居民提供高效專業的服務,目前全市已建成55個社區服務中心示范點﹔寮步等鎮街還利用村(社區)黨組織就在老百姓身邊,與群眾聯系最直接、最緊密的特點,開展黨員代辦服務、推行“黨員+社工”志願服務等,把政府的關愛和服務送到群眾家裡去,使群眾真正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各類政務服務。全面推進市網上辦事大廳建設,目前共有1700多項實現了網上辦理,行政審批事項網上辦理率達到了80%以上﹔其中,鎮街園區辦事站提供了婚姻、生育、入學、醫療、就業、住房、交通等領域的個人生活事項網上辦事服務,基本實現群眾辦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此外,還針對企業建設了專屬網頁,為企業提供社保政策告知、社保繳交、社保查詢、住房公積金查詢、國稅繳交、地稅繳交以及水電費繳交等個性化服務,並逐步豐富其他網上辦事內容,努力實現“鍵盤一按事情辦完”,使企業辦事更加簡便快捷。
三、抓落實,惠民政策落地。認真開展了整治惠民政策不落實和縮水走樣問題專項治理工作,重點核查低保、保障性住房等政策的落實情況,一方面,由市、鎮兩級低保信息核查員對全市低保對象和五保對象進行了100%的核查,及時把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低保救助,堅決清退虛報、隱瞞收入或家庭實際收入超過低保標准的低保對象﹔另一方面,通過查詢房產、車輛、公積金及現場抽查的方式對已取得住房保障資格的城鄉住房困難戶進行核查,共查處64戶不符合條件的家庭違規享受住房保障待遇,追回被騙取的補貼約共12.19萬元。同時,進一步加大對困難群眾的幫扶力度,完善特殊困難群體的生活保障政策,探索規劃建設1間困難家庭常年病人護理中心﹔落實老年人、優撫對象等的優待政策,擴大孤寡老人家庭安裝使用“平安鈴”覆蓋范圍,調整高齡津貼標准,使群眾生活水平和優待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前進。
四、嚴督評,訴求解決到位。全面推行行政服務窗口以及醫療、交通、供電、供水、教育等各類公共企事業單位實行辦事公開,通過向媒體開放、向網絡公開等形式實現透明運行,方便了群眾和單位辦事。在所有行政辦事服務窗口都按統一要求設置了視頻監控設備,由市監察局實時監控,並放置了行政服務評價表,由辦事群眾填寫評價和聯系方式后,由市紀委定期抽查回訪。教育活動以來,還專門組織對市教育局等9個單位的政風行風進行重點評議,對市科技局等26個窗口單位開展辦事群眾滿意度手機短信測評。暢通群眾投訴舉報渠道,市機關效能投訴中心共接處群眾投訴共272件,對查處屬實的機關作風問題,責令相關部門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已追究責任人18人(勸退1人,警告處分2人,誡勉談話15人)。此外,組織市環保局等26個部門作客“陽光熱線”直播,一把手帶隊上線,現場共接聽電話228個。制定出台“陽光熱線”網絡投訴平台的限時辦結制、辦理情況通報制等制度,上半年共收到群眾咨詢投訴10215條,按時處理回復率達94.20%,深受群眾好評。
五、清“三亂”,群眾減負受益。在一貫嚴厲查處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等“三亂”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價格監督檢查力度,特別針對群眾反映較多的公交票價、停車場收費、物業服務收費等問題加強日常巡查,全面規范各類收費行為,維護了市場價格秩序和群眾的合法權益,保証了市政府減負政策、價格政策的貫徹落實,2014年上半年共查處價格違法案件8宗。同時,在先后推出擴大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范圍,降低部分中介和經營服務性收費標准,規范鎮村涉企收費行為、降低企業隱性成本等政策基礎上,進一步減少收費、罰款項目:從2014年1月1日起將堤圍防護費征收標准下調20%,並對月營業額2萬元以下的中小微企業、不能按營業額計征及月營業額2萬元以下的個體工商戶免征堤圍防護費,預計每年讓利企業超過2.2億元﹔從2014年5月1日起,免征堤圍防護費、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森林植物檢疫費、水土保持補償費等4項收費的省級收入部分,預計每年讓利企業超過1.3億元。
(廣東省東莞市黨建雲平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