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欽州市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堅持敞開大門征求意見,敞開心懷直面意見和問題,面向社會公示整改措施和整改結果,讓群眾全程監督檢查,成為欽州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大特色和亮點,受到廣大群眾好評。
大膽直面問題和意見,市委常委帶頭“責任上牆”
自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欽州市共征求了1.31萬條意見。群眾提的意見和反映的問題由誰來落實?最終落實情況如何?必須給群眾一個交代,確保活動收到成效。3月5日,欽州市委常委作為責任人帶頭在《欽州日報》頭版頭條公示第一批征求意見整改情況。對在征求意見時,廣大人民群眾反映較為集中的公共休閑生活環境差、財政供養人員“吃空餉”、適齡兒童“入園難”、大學生村官就業發展難、基層干部反映“文山會海”等八方面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逐一向社會公示,同時留下了監督電話和電子信箱,歡迎廣大人民群眾檢驗整改成效。市委書記肖鶯子、市長李新元等市委常委所有成員作為整改責任人均榜上有名。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適齡兒童“入園難、入學貴”的問題,欽州市委常委將此列為重點工作,從財政擠出6900多萬元,全市新建和擴建幼兒園274所,增加學位1.1萬個。為進一步解決“入園難”問題,還出台《關於加快改革創新全面振興教育的決定》等政策性文件,計劃從2014年到2017年多渠道籌措70億元以上資金,新建70所以上學校,改擴建一批學校,從制度和資金落實保障問題的解決。針對財政供養人員“吃空餉”問題,欽州市採取“拉網式”、“地毯式”的方法進行清理,對未履行審批手續長期不上班但仍在原單位領工資的14人、已調離工作崗位或辭職但工作仍未及時報停的2人、離退休亡故但家屬仍頂領工資1人進行了清理,共涉及金額115.15萬元,以上整改落實情況均在報紙上作了公示。公開、透明、真改,成為群眾議論的熱點。
今年以來,欽州市委常委共帶頭公示了六批征求意見建議和整改落實情況。整改涉及全市70多個項目。整改項目、責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時限等一目了然,其中責任人多數是市委常委,整改時限90%以上是立即整改,部分是今年12月底前完成,個別項目還將建立長效機制明確列為整改目標。領導“責任上牆”,給群眾一個明明白白的交代,消除了群眾有意見不敢提、不願提、擔心意見提了白提的疑慮,以實際行動取信於民,提高了群眾的參與度。
堅持打開大門搞活動,常態化公開成長效機制
欽州市委常委帶頭在媒體上公示第一批征求意見的整改落實情況后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受到群眾好評。為了保持良效,使活動切實出成效,欽州市在第二批征求意見整改落實情況公示中,計劃生育取環手術收費問題、人畜飲水安全問題、城市交通秩序混亂、失地農民安置房產權証辦理問題等11項群眾普遍關心,意見較為集中的社會問題整改落實情況繼續得到逐一公示和落實。與首批公示不同的是,第二批公示中增添了責任單位,市委辦、市紀委、人口計生委、衛生局、交警支隊、水利局等13個市直單位作為責任單位對應相關問題進行整改,接受群眾監督。
從此,欽州市以平均每月公示一次的頻率,將全市各級黨委和單位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征求意見整改落實情況公開常態化,逐漸形成了敞開大門搞活動、責任落實必公開的長效機制,使群眾提出的呼聲和建議得到實際回應,以公示存在問題、公示整改措施、公示整改結果的形式,讓黨員干部習慣在群眾的注視下和監督下工作,進一步提高黨員干部和單位部門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
增加整改透明度,敢於動真碰硬求實效
確保征求意見真實反應群眾心聲,整改落實符合民意是欽州市委的工作目標。因此,欽州市重點公示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且政府下決心出重拳解決的重點難題。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群眾反映強烈的“被征地農民補償安置問題”被列為重點整改項目的重點。6月28日,《欽州日報》頭版頭條刊登的第五批征求意見整改情況公示中,“被征地農民補償安置問題”被列為第一號整改項目,由常務副市長高朴擔任責任人,責任落實單位包括市住建委、征收辦、開投集團公司、城市開發投資公司等,明確提出要“落實補償安置政策,提前啟動未來5年搬遷農民安置房規劃,今年內完成100萬平方米農民安置房建設任務”。對此,部分因安置房建設滯后無法及時安置的被征地農民評價,這回心裡有了底,若安置問題解決不了,就拿著報紙找責任人和責任單位。
欽州市委書記肖鶯子表示,我們面向群眾征求意見,就要保証這些意見從群眾中來,整改落實也必須到群眾中去。打開大門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一方面能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把群眾的真實想法“請進來”,另一方面,在群眾雪亮眼睛注視下,各級領導干部動真碰硬立查立改才能發揮最佳效果。否則,整改不見實效,活動就成了空談。
截至9月中旬,欽州市各級各部門已整改問題3585個,正在整改的3071個,尚未整改的815個。
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抓整改,欽州市委抓住這一核心問題,從解決群眾飲水、行路、用電、環境衛生、物業管理、老舊小區設施維修、災后重建、恢復生產等具體困難做起,特別關愛農村貧困人口、城市貧困居民、殘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困難群眾和特殊人群,帶著感情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問題。目前,全市共為群眾辦實事好事 11736件,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感到滿意,贏得群眾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