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立足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紅花崗區堅持把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擺在服務群眾的第一線,以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四級服務網絡為節點平台,在全區部署開展了“三進三民”活動,大膽實踐、一抓到底,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劃網格、組隊伍,強基固本促“三進”。一是推動基層組織“網格化”設置。以街道社區、行政村為基層黨建工作的基本單元,調整區域組織設置,按每個網格10至20名黨員、100至300戶村(居)民劃分成若干具體的網格及責任區,推動全區115個村(社區)在村民組(居民小區)、專業市場、農業產業協會(合作社、基地)、非公有制企業設立黨支部或黨小組782個,規范了網格支部職能定位、管理機制、服務模式和活動方式﹔同時,以實施第九屆村(居)黨組織換屆選舉為契機,著力配強村(社區)和網格黨組織班子,重點選好黨組織書記,夯實基層工作基礎。長征鎮坪豐村黨委以此為契機,把黨的組織覆蓋到村辦企業,組建到農貿市場,引導村組黨員干部、黨員經營戶自覺維護市場經營環境,設立黨員誠信經營示范崗,提升了服務質量。二是實行黨員干部“組團式”服務。在實行網格化管理基礎上,全區15個鎮(街)黨(工)委結合轄區實際分別選定1個試點村(社區),整合調動各方面力量,將村(社區)駐村工作組、機關黨員干部、村(社區)和網格黨組織班子、社區黨員、志願者和駐區單位黨員組成相對固定的服務團隊,推動服務團隊在院落(樓宇)亮身份、亮承諾,群眾有事隨時都能找到組織、找到人,建立群眾對黨組織的信任。深溪鎮龍江村黨委推行“組團式”服務以來,組建志願者服務隊伍9支,128名黨員干部全部參與,並將全村1670戶農戶(家庭)分別劃分給每一名黨員、干部和黨員志願者聯系服務,村民反映的問題95%以上在網格支部就得到解決,其他問題在村黨委這個層面也都得到了有效化解。三是實現黨群干群“經常性”聯系。通過“組團式”服務,建立“經常性”聯系,分類完善村(社區)生活困難黨員和群眾,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刑釋解教家庭”和“社區矯正家庭”等群體基本信息台賬,准確掌握轄區群眾的思想和生活狀況,利用在“七一”建黨節、重陽節、中秋節、元旦節和春節等節假日等時機,廣泛開展針對不同群體的走訪慰問活動,讓他們時刻感受到黨的溫暖。同時,鼓勵和支持黨員融入群眾團體和社會組織,引領和依托社會力量開展群眾工作,增強自我服務力量。長征鎮河北井社區黨支部結合群眾所需所盼,整合轄區商戶資源建設“宜民一條街”,開設便民服務20余項,為轄區困難群眾、外來務工者解決餐飲住宿、子女入學、衛生醫療等實際問題,取得了良好效果。
發“三卡”、建“四金”,轉變作風抓“三民”。一是“三卡”訪民情。認真落實每周五“三民”活動工作日制度,組織動員全區3507名機關黨員干部走村入戶、體察民情,進一步總結服務群眾工作方法,創新設計了“三卡”走訪服務模式,要求黨員干部帶著“三卡”下基層、訪民情。“民情聯系卡”用以記錄走訪干部的基本信息和聯系方式,確保群眾聯系不斷線﹔“民眾服務卡”用以記錄涉及群眾用電、用水、就醫、社保等常用服務電話,確保便民服務連成網﹔“民困幫扶卡”用以記錄生活困難群眾實際困難及切身利益訴求,確保幫困扶貧落到底。去年活動期間,各級黨員干部累計走訪群眾24.3萬戶,發放“三卡”逾45萬張,建立民情台賬212本,走訪覆蓋面達80%以上。二是“四金”促民生。結合走訪實情,針對群眾普遍反映的基本生活保障和醫療、入學、就業等方面的實際困難,按照“量力而行,全力而為”和“合並審議、一事一議”的原則制定了民生事業發展(改善)計劃,累計投入超過2.5億元,分別建立生活困難幫扶金、醫療救助金、就學救助金和失業就業幫扶金等“四項民生資金”,確保民生工程“有錢辦事”,全區15個重大民生事業建設項目得以充足保障、順利推進。同時,健全民生改善事項處置機制,建立每月14日、28日定期收集、上報、處置、反饋民情民意訴求制度,150件由群眾普遍反映的重大民生事項直接提交區委常委會、區長辦公會研究,得以妥善安排、著力解決。三是“三結”聯民心。按照每名黨員干部與至少30戶群眾“結交”、10戶群眾“結友”、1-3戶生活困難群眾“結親”的總體要求,全面實行“一定三年、事隨人轉、跟蹤幫扶、長期堅持”工作機制,各級領導干部帶頭與772戶貧困戶、上訪戶和五保戶“結友結親”,全區黨員干部與4273戶生活困難戶結成幫扶對子,結合自身工作職能和專業特長,想點子、出主意、下力氣,認真落實“送政策、送項目、送資金、送技術、送溫暖”的“五送”要求,辦好事實事1.13萬件,有效彌補了基層服務資源和服務力量的不足。開展“三進三民”活動以來,區委高度重視、周密部署,堅持把活動開展作為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的有力切入﹔全區各級黨組織精心組織、迅速行動,出實招、下狠功、抓落實,形成了上下聯動、齊心協力抓基層的濃厚氛圍,主要體現了三個方面的成效。
優“環境”、密“黨群”,科學發展新“跨越”。一是政治環境更加優越。在“三進三民”活動中,黨員干部深入基層直接聯系服務群眾,接通了“地氣”、擠掉了“官氣”、聚起了“人氣”,黨員干部由“八小時坐班”變成了“全天候服務”,由“要我服務”變成了“我要服務”,激發了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內在動力,增強了黨員意識、黨性觀念和宗旨觀念,“庸懶散慢浮”和“四風”問題得到有效改善,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得到有力觸動。二是黨群關系更加密切。在“三進三民”活動中,著力把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在服務群眾之上,以實實在在的服務贏得民心,積聚了服務基層、服務為民的正能量,黨群干群關系日益密切。在做好原八五廠困難職工幫扶工作中,區委安排259名黨員干部對4558名退休困難職工進行逐一走訪,對收集整理的有關環境改善、職業培訓、困難幫扶等訴求一一予以落實,累計幫助1005名下崗職工及其子女實現再就業,20人實現自主創業﹔採取BT項目模式,投入近2000萬元用於改善周邊公共基礎設施,系統解決了原八五廠困難職工群體各類現實困難,成功化解了積壓多年的集體訪問題。三是發展基礎更加穩固。在“三進三民”活動中,轉變了干部作風、夯實了組織基礎、優化了發展環境,較好地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和同步小康建設。2013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6.01億元,同比增長17%,完成財政總收入62.11億元,同比增長26.7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1703元、9053元,分別增長9.9%、11.3%。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和產業化步伐明顯加快,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生保障明顯加強,社會治理創新取得良好效果,在全省增比進位綜合測評預排位第11位。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黨建雲平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