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干部扎根基層村寨,尊重群眾智慧,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而要真正形成一種長效堅持的制度,就更難。貴州省赤水市的辦法是:讓“百姓龍門陣”這一新載體在該市全覆蓋。
探索於2011年、全面推行於2013年4月的赤水“百姓龍門陣”活動,用制度把干部和群眾平等的推坐到同一條板凳上,變會場為院壩,變報告為征詢,變指令為共議。一年多來,3000多場龍門陣,擺出了一片干群連心、和諧共進的發展新天地。
3076件矛盾糾紛“一擺了之”
趁著天氣涼爽,兩河口鄉黎明村杉樹灣寨66歲的付在洋正坐在堂屋口小憩,路過的帥德群親熱的和他打著招呼。而就在不久前,這兩戶相距隻有幾百米的村鄰卻整整“冷戰”了3年。
隔閡其實並非想象的那麼大:就因為一點點山林的繼承權劃分問題,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后來,村主任夏永貴和村委會一干人來到村子裡,約來雙方擺起了龍門陣。從鄰裡和諧的珍貴,到繼承權的規定,再到舍與得之間的關系,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聊著。一個多小時下來,隔閡雙方擺爽快了,氣也消了,各自都讓了一大步,3年隔閡就此化解。
翻開黎明村的3本“百姓龍門陣”活動台賬,僅矛盾調解一項就有23條記錄在案。一年多來,該市通過“百姓龍門陣”排查調處矛盾糾紛5214件,收集社情民意8490多條,解決實際困難近3000個,甚至還順帶解決了黨員干部“四風”問題817個。
103個產業項目“一擺落地”
“‘百姓龍門陣’直接給我們村‘擺’來了兩個大項目呢。”說起活動的效果,黎明村村支書王廷科笑盈盈的。
王廷科一次出差四川廣元,偶然發現種核桃是個好路子,既收益高,又符合現在的產業扶持政策,就想帶著村民一起干。回村后,他和村干部們尋著群眾農閑,一家一家地擺,一戶一戶地聊,沒曾想竟有80%的農戶有興趣。今年年初,180余戶農戶就種下去了2300余畝,再有一兩年,5000畝目標就可以實現了。
“到時候我們村人均有核桃4.5畝,三五年挂果后,人均增收6000元沒有任何問題。”王廷科說。
這樣的效果,在村裡剛剛辦起來的旅游漂流項目上體現得更充分。
十幾場龍門陣擺下來, 53戶村民入股、總投資30多萬元的黎明生態旅游公司去年9月成立,置辦了18條漂流船。“今年,至少有100萬元的利潤吧。”王廷科說。
通過“百姓龍門陣”,赤水將發展權實實在在交到了群眾手中。按照這種方式,僅去年就落實產業項目103個,涉及資金7480余萬元,新建種植基地1.95萬畝,養殖基地94個,培訓實用技術1890余次,8.2萬余人次受益。
2013年,赤水市在全省增比進位綜合測評排名從2012年84位上升到第26位。
2600名黨員干部“一擺提能”
一年間,赤水共建立各級“百姓龍門陣”活動工作隊(組)345個,2600余名黨員干部參與使活動范圍覆蓋到了全市。其中130余名黨員干部在活動中迅速成長,走上鄉科級、股級和村干部崗位。
而“百姓龍門陣”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完善:活動的標配內容被規范成“四個一”:一本記述每戶農戶基本情況的“民情檔案”、一張承接百姓意見建議的“點題卡片”、一套跟蹤記錄辦結情況的“記錄台賬”和一塊用於接受監督的“公示專欄”。督促各級干部長效開展活動的考評體系也實現量化,如:縣級干部每年組織活動不少於2次,市直部門分隊每季度組織活動不少於1次,鄉鎮黨政班子成員每月組織活動不少於1次。村級活動分隊每月組織活動不少於2次,村級負責人、下派干部每周組織活動不少於1次等。所有量化考核直接影響干部年終考核和升遷。
“作為踐行群眾路線和創新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的一個新載體,‘百姓龍門陣’一年來的成效就是4句話:社會得和諧,經濟得發展,群眾得鍛煉,干部得提升。”赤水市委書記張集智說。(歐陽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