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內蒙古克旗堅持以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統領,著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黨員干部作風建設,有效地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關注的實際問題,為解決好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奠定了堅實基礎。
完善服務網絡,夯實為民之基。一是強化基層組織。以嘎查村級黨組織“星級管理”和整頓轉化軟弱渙散黨組織工作為抓手,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為密切聯系服務群眾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証。在嚴格按照程序評星定級的基礎上,加大示范群體創建力度,有效地發揮了一類黨組織的示范引領作用,為基層黨組織引領發展、服務群眾樹立了標杆。著力優化黨組織設置,把拓寬發展途徑、促進群眾增收作為中心任務,積極推進功能型、產業型、流動性、聯合型黨組織設置模式,建立專業黨小組32個、“支部+協會”型黨組織25個、“企業+支部+農牧戶”黨組織1個,進一步發揮了基層黨組織引領發展、服務群眾的功能。以“七個一”幫聯行動為抓手,加大人、財、物投入力度,著力提升三類嘎查村班子、隊伍、陣地建設,加快了三類嘎查村整頓轉化步伐,進一步提高了嘎查村黨組織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二是健全服務隊伍。採取從農牧民致富帶頭人中“選”,從外出務工人員、經商能人中“引”,從退休干部中“請”,從復員退伍軍人中“推”,從旗、鄉機關和事業單位黨員干部中“派”等多種形式,著力加強嘎查村干部隊伍建設,選派125名副科級領導干部和副科級后備干部擔任嘎查村(居委會)“第一書記”,進一步提升了黨組織帶頭人隊伍的整體素質。圍繞“選、育、管、用”等關鍵環節,統籌推進黨員隊伍、嘎查村后備干部隊伍、鄉土實用人才隊伍、大學生村官隊伍建設,活動開展以來共培訓黨員5269人次,培養嘎查村后備干部708人,培養各類實用人才855人,為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提供了人才支撐。三是完善工作制度。進一步完善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機制,以服務型蘇木鄉鎮政府創建為契機,健全了登記指導、社情民意分析、全程代理等服務機制,完善了首問負責、限時辦結、責任追究等工作制度,促進了蘇木鄉鎮黨委政府職能和黨員干部作風的轉變。把規范運行機制作為提升嘎查村黨組織服務能力的重要抓手,在認真學習通遼“532”工作法和赤峰“三位一體”民主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完善了“五位一體”民主治村模式,將相關文件、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典型案例等內容編印成《克什克騰旗嘎查村級組織規范化管理工作指導手冊》,發放到蘇木鄉鎮班子成員和每名嘎查村干部手中,進一步規范了基層組織的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工作流程,提高了嘎查村級組織管理服務能力。加強保障機制建設,嚴格按照標准落實嘎查村干部待遇,建立嘎查村干部報酬正常增長機制、政治激勵機制和離任嘎查村干部生活補助金制度,將嘎查村辦公活動經費由3.7萬元提高到5萬元,有效地增強了嘎查村干部服務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了嘎查村級組織的服務效能。
突出改進作風,筑牢利民之本。一是夯實思想基礎。堅持把學習教育當做黨員干部掌握思想武器、提高思想認識、增強宗旨意識和群眾觀念的重要途徑,制定務實管用的學習教育計劃,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實。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施教的原則,通過領導干部帶頭學、機關黨員主動學、基層黨員輔導學、民族干部母語學、其他黨員靈活學的“五式學習”方式,積極引導黨員、干部廣泛開展學習。活動開展以來,107個活動單位共開展集中學習600多場次,組織宣講296場次,開展領學、講學338場次,大討論155場次、專題研討167場次,參學黨員干部達2萬多人次,進一步強化了宗旨意識和服務意識,為密切聯系服務群眾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二是轉變工作作風。以“機關效能建設”、“正風肅紀”、專項整治工作為載體,著力加強作風建設力度。制定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項整治重點任務及初步打算》,明確了文山會海、調研走過場、超標配備使用公車、公務接待等7個方面的重點內容。在旗直機關,重點整治了服務群眾不到位、不作為,“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等問題,進一步優化了辦事流程,減少了審批事項﹔在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重點整治了“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生冷橫硬”和“吃拿卡要”等問題﹔在蘇木鄉鎮,重點整治了漠視群眾、不關心群眾冷暖,“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等問題﹔在嘎查村等基層組織,重點整治了村務財務不公開、不透明,決策不民主,服務群眾不主動、不積極等問題,有效地提升了各級黨組織的服務效能,為解決好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奠定了制度基礎。三是開展調研走訪。組織開展“大調研”行動,全旗145個機關企事業單位的2162名黨員干部走訪16個蘇木鄉鎮、街道、開發區,136個嘎查村、社區,53037戶群眾。通過採取座談、走訪、談心談話、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基層實情,聽取群眾意見,做到了征求意見建議與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相結合、與結對幫扶共建相結合、與包扶低收入家庭相結合,進一步夯實了基層的發展基礎,加快了低收入家庭脫貧增收的步伐。活動開展以來,各幫扶單位和包扶企業與三類嘎查村議定幫扶措施17項,落實幫扶資金7萬元﹔議定幫扶共建措施73項,落實幫扶資金26.23萬元﹔為低收入家庭落實包扶資金85.53萬元,為基層發展和低收入家庭增收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狠抓整改落實,彰顯惠民之效。按照立行立改的要求,採取調研走訪單位匯總梳理、牽頭單位綜合梳理、蘇木鄉鎮核對梳理、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歸納梳理的“四段梳理”方式,對收集到的意見建議進行系統的梳理,共梳理出意見建議9類、184個、9290條,並按照“立即解決、近期解決、分年度解決” 三類,對意見建議進行“銷號”管理,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低保評定、草牧場分配、財務公開等立即解決的問題,各整改單位以深入查找、解決黨員干部“四風”問題為突破口,通過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監督檢查,進一步規范了工作程序,有效地解決了一批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為解決低保評定過程中的“人情保”、“關系保”、“情況不明保”等問題,旗民政局集中開展了“低保”清理核查工作,對不符合條件的人員進行了清退,提升了群眾滿意度。針對生活設施建設不足、缺少危房改造項目等近期解決的問題,各責任單位按照實地考察、提出方案、立項解決的工作流程,把需要通過項目建設來解決的問題擺上議事日程,積極申請立項,加快了解決問題的進程。為解決鎮區冬季霧霾天的問題,旗環保局對污染熱力企業下達了整改意見書,提出了建設防塵網和洒水抑塵等具體的解決措施,並積極爭取政府相關部門支持,擬建設熱電聯產項目,項目建成后將有效緩解鎮區冬季空氣污染問題。針對群眾提出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土地調整、生態建設與保護等分年度解決的問題,各整改責任單位根據群眾意見建議對長遠規劃作出了調整,採取分步解決的辦法,逐年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逐步創造解決問題的條件,力爭盡快予以解決。為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方面的問題,旗委利用1天時間,召開了生態管護工作座談會,認真分析了全旗生態工作形勢,對外場放牧、養殖大戶破壞生態等難點問題提出了具體意見,進一步完善了約束機制、懲處機制和有償使用制度。同時,召開了重點工作推進會議,對開展生態保護專項行動、規范信訪流程等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為切實解決好群眾反映的問題奠定了基礎。
(內蒙古克旗黨建雲平台供稿 孫景琦 呂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