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市縣傳真

福建羅源縣:“羅川情 一家親”載體促活動出實效

2014年09月16日09: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福州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羅源縣緊密結合實際,以“羅川情、一家親”活動為載體,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知群眾“家情”,進村入戶,訪民情、聽民意、解民憂,及時掌握群眾在經濟發展、生產生活中的訴求,建立群眾信息台賬﹔興群眾“家業”,發揮自身崗位職能和技術特長,將最新的發展理念、致富信息帶到基層,做好富民工作,增加群眾收入﹔美群眾“家園”,立足每個鄉村、每條街道的歷史風貌和文化積澱,塑造一批具有地域風格、特色鮮明的文明宜居示范點,做好城鄉環境治理工作,綠化、美化、亮化城鄉環境,建設青山綠水、碧海藍天的美麗家園。

深入基層,知群眾“家情”。各級黨員干部將下基層作為自覺的行動,帶著深厚的感情進村入戶,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訪民情、聽民意、解民憂,及時掌握群眾在經濟發展、生產生活中的訴求,建立群眾信息台賬。一是領導帶頭,表率模范“好”。縣四套班子黨員領導干部在活動中堅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深入基層“接地氣”,服務群眾“解怨氣”,扶貧幫困“樹正氣”,建言獻策“提底氣”,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截至目前,建立縣四套班子黨員領導干部活動聯系點72個,選聘特邀督導員22名。採取“面對面”和“背靠背”形式,廣泛征求意見建議,累計召開座談會64場,深入鄉鎮、村(社區)聯系點調研走訪243次,入戶走訪群眾397戶﹔征集到意見建議655條,梳理分析179條。二是創新載體,開展形式“活”。各鄉鎮、縣直各部門按照中央和省、市、縣委決策部署,做好“規范動作”的同時,緊密聯系自身實際,創新活動載體。如白塔鄉靈活運用“望聞問切”四種方式,聽真言、納箴諫,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鬆山鎮在教育實踐活動中,通過交流“零距離”、幫扶“零距離”、服務“零距離”,有效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中房鎮立足實際,採取一個進村日聽民聲、一本檔案匯民情、一張聯系卡解民憂和一套幫扶機制暖民心的“四個一”措施,建立聯系服務群眾紐帶,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截至目前,全縣累計召開座談會232場,開展調研走訪753次,入戶走訪群眾24193戶,征求意見建議3219條,其中“四風”方面問題175條。三是建立制度,服務措施“實”。推行在職黨員志願服務群眾制度以地域相近為原則,將600多名在職黨員編入7個社區30多個網格中,每個網格在職黨員根據群眾需求和個人特長設置法律咨詢、政策宣傳等60類志願服務項目﹔以微信、微博等為載體建立社區幫幫團平台,群眾通過微信、短信、QQ等渠道向平台提交訴求,平台工作人員對訴求分類整理歸檔,利用在職黨員信息庫檢索定位專業特長適合的幫幫團成員為群眾提供貼心式服務,共解決群眾身邊的實事、小事和撓頭事1600多件,讓4000多名社區群眾得到實惠。

理清思路,興群眾“家業”。充分發揮機關黨組織的資源、人才、信息優勢,幫助農村黨組織理清發展思路,建設幾個符合當地實際的示范項目。一是結對幫扶,助力農村農業發展。充分發揮機關黨組織的資源、人才、信息優勢,幫助農村黨組織理清發展思路,建設幾個符合當地實際的示范項目。組織全縣110個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黨組織與農村黨組織分類結對共建。同時,組織33個縣直單位與所在社區結對共建。至6月底,共幫助全縣135個村發展油茶、食用菌、毛竹、養殖等經濟項目210個,籌集500多萬元,用於水、電、路、路燈、公廁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共培樹了14個村級組織作為綜合示范點,有效整頓轉化了13個相對后進薄弱的村級組織。二是聯系“親戚”,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組織黨員干部結對“窮親戚”,了解家庭經濟情況,幫助發展1—2個有潛力的生產項目,或者幫助介紹1個就業崗位,促進“親戚”盡快脫貧致富﹔以資金幫扶為著力點,通過補貼、資助、借貸等方式,幫助“親戚”解決致富項目啟動資金緊缺的問題﹔以技術幫扶為著力點,幫助“親戚”至少掌握1門實用技能。如鬆山鎮充分發揮黨代表創業基地示范帶動作用,為發展項目資金困難的群眾申請“黨代表小額誠信貸款”,共有73名黨代表為600多戶群眾提供擔保貸款1326多萬元。

加大投入,美群眾“家園”。以“美麗鄉村”、城區公園建設和城鄉環境衛生建設為抓手,推進省級文明縣城創建,做好城鄉環境治理工作,建設青山綠水、碧海藍天的美麗家園。全年安排宜居環境建設項目53項,總投資9.24億元,1-6月份,累計完成投資5.19億元,完成年度投資比例56.3%,目前在建項目有45項。一是美麗鄉村建設順利推進。計劃對15個村庄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主要沿143縣道西蘭至霍口沿線的村庄進行村庄環境綜合整治,重點推進西蘭洋坪村、霍口福湖村2個示范村建設,計劃總投資3000萬元。目前示范村福湖村已投入687.25萬元,洋坪村投入129.5萬元。目前縣政府擬定給予每個美麗鄉村各30萬元,以推動該項目進程。二是城市宜居水平有效提升。推進三道橋至羅源灣濱海新城段道路拓寬改造及南江濱公園建設,工程跨度3.5公裡,投入2.3億元,將原雙向4車道拓寬改造成雙向6車道,實施道路“白改黑”、纜線下地工程,安裝中華燈,建設沿線綠化景觀帶和總面積7萬平方米的南江濱公園。同時,南北江濱公園通過兩座景觀大橋相銜接,把沿岸綠地景觀、濕地公園連線成片,融入歷史文化長廊等文化元素,形成集親水性、生態性、藝術性為一體的城市景觀,成為城區居民濱水休閑和運動健身的好去處。下階段,將繼續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地上地下同步建設、綠化美化一體推進”的原則,改造提升北大路、司前街、南大路等主干道和一批背街小巷,彰顯歷史文化風貌,呈現四季常青、四季變化的鮮明色彩提高了群眾宜居水平。

(福州黨建雲平台供稿)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