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武義縣按照 “具體問題一步到位馬上整改、難點問題快步推進限時整改、全局問題齊步跟進聯動整改”的要求,堅持把“五個突出五個改”貫穿始終,努力在整改落實上見行動、出成效。
一是突出取信於民,注重迅速改。在征求意見環節,建立了“聯系不漏戶、問題不過夜、清零不積壓”的整改落實機制。“聯系不漏戶”,就是通過黨員干部走親連心、走企連心、民情體驗等多種形式,全天候、常態化收集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問題不過夜”,就是建立問題交辦制,對群眾反映的各類問題,落實責任單位,做到當天收集、當天梳理、當天交辦﹔“清零不積壓”,就是對交辦事項進行“一事一檔”管理,辦好一件,回復一件,銷號一件,辦理情況每天自查“清零”,確保件件抓落實。截止目前,全縣已累計整改“四風”問題、辦理回復各類事項556件。
二是突出責任落實,聯動合力改。省市縣聯動開展的“十項整治”,挂牌的信訪積案,縣委常委專題民主生活會明確的38項整改內容、47條整改清單,均由常委牽頭負責,目前已有26項35條整改到位。縣委主要領導認領整治的 “文山會海”問題,1—8月會議數同比下降了26.9%,發文數下降了10.8%。縣領導包案的31件信訪件,已化解22件。縣領導帶頭示范,部門和鄉鎮的整改熱情也被有效激發。如省、市及省委督導組交辦的58件信訪積案,現已化解41件,一批成因比較復雜、歷史遺留的難點問題被成功啃下,“最差河流”白鷺溪得到有效治理,31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得到全面整轉。
三是突出監督到位,群眾參與改。堅持開門搞整改,鄉鎮、村一級結合“走村不漏戶、戶戶見干部”,深入開展“聽群眾心聲、建四張清單”活動,現共收集問題1438個,有一半以上已得到整改落實,立改項目和整改效果全部上牆公示。縣級層面則充分利用本地媒體,晒出77家單位348條次的“整改清單”,把問題整改的責任、措施、時限向群眾公示。同時設立作風建設群眾投訴平台,集中曝光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縣活動辦還聘請了109名“群眾觀察員”,設立了“群眾觀察員工作站”,發揮“多雙眼睛”的作用,既收集意見建議,聽取活動通報,也參與評議整改落實成效。在群眾參與下,一大批問題得到及時整改。
四是突出服務發展,立足全局改。把整改落實與推進重點工作緊密結合,在全縣部署開展以“咬定目標快干、提振精神大干、敢於擔當實干、夙興夜寐苦干”為主題的“四干再跨越”活動。通過“思想大討論、項目大推進、環境大提升”三大載體,打好項目建設陣地戰、五水共治大會戰、三改一拆攻堅戰等七大重點戰役。到8月底,全縣開展“五水共治”督查暗訪121次,交辦落實相關問題277件,累計拆除違法建筑148.7萬平方米,完成市下達任務的495.6%。上半年省“411”項目、省、市重點建設項目年度投資完成率分別達70.4%、63.9%和67.5%,同比提高48.7、7.5和12.7個百分點。累計破解、關停僵尸企業19家,面積535畝,已流轉土地215.4畝,進一步凝聚了建設“兩美武義”的合力。
五是突出機制建設,結合長效改。首先把梳理綠色崛起發展戰略作為重要課題,提出建設“溫泉名城、養生福地”,實現“趕超發展、綠色崛起”的思路,圍繞綠色發展制定了武義轉型升級的長效建設新機制。其次細化完善作風長效機制,修訂完善會議、培訓、公務接待等各項管理制度,扎緊扎密制度的籠子。2014年全縣“三公”經費支出預算比上年壓縮1890萬元。1—8月份“三公”經費支出同比下降33.21%。全縣各行政村基本實現“零接待”、村級黨員“零集體出游”。再次建立完善縣領導“十聯系”、部門鄉鎮領導“五聯系”、鄉村兩級干部“周三服務日”、農村黨員“全員責任制”、“企業服務年”等服務機制,解決好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問題,以教育實踐活動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浙江武義縣委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曾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