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把復印件給我,村裡統一給大家到鄉裡辦卡去。”9月11日,記者來到陝西禮泉縣昭陵鎮昭陵社區高菜堯村時,村黨支部書記袁志宏正挨家挨戶收取村民身份証復印件,為辦理惠民補貼一卡通做准備。
“以后村民隻要拿著一張卡,就可以在農合代辦點領到所有補貼了。”袁志宏告訴記者,以前干事畏難情緒重,估計難辦或者辦不成的事就真的不做了。就拿補貼的事來說,民政部門發高齡補貼、財政部門發糧補、社保部門發養老、林業部門發退耕還林補貼,每月多則幾百元,少則幾十元,可家家都有一張卡,要想把錢領齊需要到縣鄉挨家銀行跑個遍,十分不便。雖然村民反映了多次,但解決這個問題要跑好多部門,村裡就打了退堂鼓。
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禮泉縣將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作為整治“四風”問題的重要措施,不遺余力地解決群眾關心和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寶雞峽干渠由於沒有防護設施,事故頻發。該縣投資338萬元,在寶雞峽禮泉段東、西干渠安裝防護欄15公裡,設置警示標志多處﹔完成17個村135.2公裡的渠道襯砌工程,新打機井12眼,新建農村供水工程9處,新修鄉村道路150公裡﹔為每個村配備了專職保潔員,建立了農村垃圾收集、清運、處理體系,把農村垃圾的源頭治理落到實處。
轉變作風,既要有實際行動,更要有制度約束。禮泉縣委常委、紀委書記寇寧表示,教育實踐活動越往后,需要整改的問題就越集中,群眾對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兌現承諾的期望值就越高。不回避問題,既追究當事人責任,又追究相關領導責任,正是禮泉縣貫徹落實規章制度,做到責任明確、問責有力的具體體現。
據了解,目前,禮泉縣委常委班子4個方面42項整改任務已完成33項,20項專項整治已有18項取得初步成效。在整治“三亂三難”問題上,集中開展對執法部門、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專項教育和監督檢查力度,查處違紀干部49人﹔在治理“吃空餉”上,重點整治科級以上領導干部家屬、子女“吃空餉”問題,查處56人﹔在治理“文山會海”上,堅決壓縮會議次數和時間,會議數量和文件總量同期下降31%,辦會費用節約25%﹔在治理超標准用車用房上,對25輛超標公務用車全部拍賣,上繳財政225萬元,對85間超標辦公用房整改到位。
禮泉縣委書記孫礦玲表示,為進一步把服務群眾的好經驗通過制度鞏固下來,該縣建立了黨員代表監督常委班子長效機制、鼓勵縣直機關事業單位年輕干部到鄉鎮工作、事業單位超編人員分流等7個方面的相關制度。另一方面,常委班子對內部制度進行“廢、改、立”,形成了包括工作職責、議事決策、自身建設、基本工作4方面40項制度,匯編成《中共禮泉縣委工作制度手冊》,解決為群眾服務“最后一公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