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群眾路線工作法100例征集

平羅縣“民意直通車”開到了百姓家門口

2014年09月11日14:2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樓上鄰居養鴿子,弄得(我家)陽台上總是臟兮兮的,多次去物業反映也解決不了。多虧了代表委員們幫咱(協調),了卻了我一樁心病吶……”星海社區居民顧大姐是個大嗓門,在北門市場買菜時遇到個熟人,禁不住嘮叨了起來。有難事,就找“兩代表一委員”聯系群眾工作室。

針對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閉會后缺乏平台,作用難以充分發揮的實際,平羅縣在13個鄉鎮、兩個工業園區和部分有條件的村和社區設立68個“兩代表一委員”聯系群眾工作室,架起聯系服務群眾的“連心橋”,開通了“民意直通車”,為踐行群眾路線、創新社會管理探索了一條新路子。

一、 接地氣,搭建履職新平台

制定《關於建立“兩代表一委員”聯系群眾工作室實施方案》,建立工作室日常管理、工作流程、績效考核等配套制度,每年由縣財政安排30萬元工作經費,保障工作室運行。建立“1+3”保障模式,規范了工作室“1個平台”和“兩代表一委員”、聯絡員、志願者“3支隊伍”,2045名“兩代表一委員”積極開展“便民、利民、為民”活動。代表委員們向下“扎根”,主動接“地氣”,把工作室作為服務群眾的“第一線”、化解矛盾的“主戰場”、歷練品質的“大熔爐”,在聯系群眾中增長見識,鍛煉才干,改進作風。縣黨代表、人大代表、縣人大辦公室主任王華說:“通過工作室能真正聽到百姓的真話、實話、心裡話,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提高了我們做群眾工作的能力。”

二、 順民氣,干群互動促和諧

各工作室制定年度走訪接待安排計劃,形成“分組駐室、輪流接待、定期走訪、化解矛盾”的長效機制。代表委員脫下西裝換“農裝”,沉到基層、扑下身子,將過去一些百姓很難反映的“沉沒的民意”打撈出來,在“小問題”中摸清“大情況”。針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制定整改“任務書”和解決問題“路線圖”,屬於工作室所在基層單位能夠解決的,督促及時辦理,難以解決的按管理權限分別歸口提交辦理,構建了橫向到底、縱向到邊的解決問題工作格局。健全完善辦事反饋機制,及時將問題解決情況進行“晾晒”,讓群眾評議。工作室暢通了群眾利益訴求渠道,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給百姓吃上了“順氣丸”。“工作室為老百姓辦實事、真辦事!”提起“兩代表一委員”服務群眾工作室,居民馬蘭芳便贊不絕口。因自己居住的小區沒有物業,下水道堵塞多日也沒人管。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她到工作室反映情況,沒想到隔天社區工作人員就主動上門了解情況,問題便得到了解決。目前,全縣各工作室共收集社情民意655條,已經落實解決492條,整改銷號率達75%。

三、 有底氣,親百姓者百姓親

推行網格化管理模式,將代表委員編入社會管理網格中,充分發揮其政治資源、聯系群眾優勢,使民情在一線收集、訴求在一線解決、矛盾在一線化解。開展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活動,組織宣講會80多場次,將黨的聲音傳遞到千家萬戶。深入農戶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調研工作,形成高質量調研成果80余篇,進一步探索服務群眾新“路徑”。推行“民情日記”,將群眾所思、所想、所盼記錄在案,銘刻在心,各級代表委員先后走訪群眾8000多戶。縣黨代表、陶樂鎮西街社區主任黨桂香上門為80多歲的孤寡老人李茹梅辦理高齡津貼、醫療保險,幫助打掃衛生、代購米面油等,老人感激地說:“小黨為我這個孤老婆子解決了好多難題,真是我的親閨女啊!”代表委員們主動沉下去,把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與群眾“打成一片”,切身感受百姓疾苦、增進了與群眾的感情。

四、 聚人氣,推動發展增后勁

面對發展關鍵期、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帶來的新挑戰,“兩代表一委員”聯系群眾工作室圍繞科學發展中心,服務經濟社會大局,找准工作“著力點”,主動作為,開辟了代表委員與群眾溝通交流的“新驛站”,將社會各界力量凝聚到推動縣域經濟科學發展上來。各級代表委員積極爭取項目20多個,落實幫扶資金810多萬元,提交提案、建議30余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170多項。全縣各界圍繞貫徹落實縣委重大決策部署,始終用發展成果檢驗群眾路線取得的成效,經濟社會發展呈現良好局面。一季度,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2.78億元,同比增長1.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2.04億元,同比增長2.8%。“兩代表一委員”聯系群眾工作室成為了代表委員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橋頭堡”。

【點評】

在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中,平羅縣將工作室作為“傾聽民意、了解民事、匯集民智”的重要平台與載體,充分發揮“兩代表一委員”在反映社情民意、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方面的積極作用,既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凝聚了社會各界力量,又增強了基層群眾對黨、對政府的親情,也促使代表委員換位思考,進一步轉變作風,提高為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值得提倡。

分享到:
(責編:秦華、喬業瓊)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