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群眾路線工作法100例征集

宿遷曹集鄉:“五個一”工作法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2014年09月11日10:4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曹集鄉黨委圍繞“查改不滿意、追求更滿意”,創新實施“五個一”工作法,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收到了干部接地氣、群眾舒怨氣、社會揚正氣的良好效果,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一、主要做法

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依據“規定動作做到位、創新動作有特色”的原則,曹集鄉不斷創新活動載體,探索實施“五個一”工作法,認真征求群眾“不滿意”,查找黨員干部“四風”問題。

一員挂百戶。組織全鄉機關站所70余名黨員干部包村駐片,每人包挂聯系2個村民小組100戶農戶,征集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尤其是黨員干部在“四風”方面的“頑疾”。黨員干部村村到、組組到、戶戶到,實現對全鄉8個行政村、130個村民小組、7712戶居民包保聯系全覆蓋。走訪中做到與群眾面對面溝通、心貼心交流、實打實查擺,群眾遞的凳子再臟也要坐,再舊的杯子倒水也要喝,再孬的煙也要抽,再難聽的話也要接受,再難辦的事也要想方設法解決。

一卡連民心。統一設計印發35000張“便民服務卡”,一面印有鄉黨委書記、鄉長、駐村領導、駐村干部等人員聯系方式,另一面印有民政殘聯、涉農補貼、村庄環境整治等民生部門的服務電話和服務內容。群眾可隨時撥打電話反映鄉村干部的“四風”問題。對不接、拒接,或不能及時提供服務、態度差的,可撥打監督電話投訴,真正讓群眾訴求事事有回音,讓群眾的實際問題件件有落實。小小便民服務卡,架起干群連心橋,不僅方便群眾辦事,且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受到群眾熱烈歡迎。

一表征民意。始終堅持在老百姓家門口搞活動,真開門、開大門,挨家挨戶發放問卷調查、意見表,進行民意訪談測評,征求群眾對鄉、村兩級干部“四風”問題、社會管理、為民辦實事等方面的意見建議,列出“四風”問題中每一風的具體表現、典型事例,力求找准找實“四風”病灶。同時,了解群眾在生產生活中亟需解決的困難,率先把“一把手”擺進去,查找為民情懷、工作作風、責任擔當等方面不足。

一本記民情。要求全體機關站所黨員干部,每人攜帶一本民情日記本,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問題走訪農戶,認真記錄農戶的家庭情況、面臨的困難及對全鄉工作的意見建議,及時撰寫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對群眾反映的黨員干部“四風”問題形成相關材料提交鄉黨委,為下一步剖析整改問題奠定基礎。

一車通萬家。開通統一的便民流動車,整合全鄉服務資源,抽調民政、勞保、農技等工作人員,進村入戶送服務,把農技知識、醫療健康、養老保險等送到群眾家中。同時,開設“百姓大講堂”理論學習宣講平台,並通過村組廣播將授課內容同步“直播”,把技術送到田頭,將服務送達農戶。

二、推進措施

曹集鄉堅持以學促查,以查促改,以改促進。念好“帶、促、抓、逼”四字經,建立教育實踐活動長效機制。

領導示范“帶”。鄉黨委、政府等主要領導引領示范,帶頭深入學習、帶頭聯系群眾、帶頭查擺問題、帶頭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帶頭抓好整改、帶頭建章立制,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他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走村入戶期間,黨政“一把手”帶頭走村居、進農家、訪民情、聽民聲、解民憂,敞開諫言大門,深入田間地頭,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拜群眾為師,向群眾學習。

鄉村聯動“促”。鄉、村共同落實責任主體,協力同抓活動推進。鄉、村兩級干部聯手開展走村入戶活動,把便民服務送達農家,同時將群眾的“急難愁盼”帶上來。認真梳理意見建議,按照條線、村居、站所、部門等分門別類“歸檔”,依據“誰的孩子誰抱走”的原則,落實各自職責。

交流評議“學”。利用每周一、三、五早點名時間,由駐村領導匯報交流各條線整改進展情況,鄉督查辦通報各單位整改成效,對整改進展隨時“對賬”,定期向群眾公布。堅持問題已改及時銷號、問題未改一直留號、問題反彈繼續復號,確保查擺出的問題徹底整改到位。

落實整改“抓”。主要領導深入各村居、各部門聽取匯報,重點聽取整改意見,落實整改措施。針對分類梳理出的意見建議,曹集鄉黨委高度重視,將走村入戶活動征集的意見建議分條線梳理出來,原汁原味張榜公示,公開建議內容、責任部門、分管領導及責任人、整改時間、整改意見等,讓整改在陽光下公開透明。各部門對號整改,明確要求能辦的立即辦,能協調解決的全力解決,做不到的講明情況。對存在問題要邊學邊改、邊查邊改,確保整改工作環環相扣、不走過場。

三、初步成效

曹集鄉把群眾滿意作為檢驗教育實踐活動成效的唯一標准。活動開展以來,鄉黨員干部深受教育,黨性修養得到提升,群眾觀念得到強化,干事創業活力得到激發,有力促進工作作風和工作方式的轉變。

一是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組織機關干部帶著責任下去、迎著矛盾上去,走村串戶,深入做好群眾工作,了解群眾訴求,化解群眾矛盾,解決群眾問題。群眾訴求暢通了,情況問題說明了,政策法規說透了,一些長期積累下來的疑難雜症和信訪積案被一個個解決。

二是變群眾找我辦事為我為群眾辦事。組織機關干部走出辦公室、深入農戶家中主動幫扶、下沉服務,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群眾等待“零時間”、群眾辦事“零障礙”。全鄉干部為民服務意識顯著增強,群眾來電都會在第一時間內應答,能解決的及時解決,暫時解決不了的主動協調,真正做到群眾疑慮有人解、困難有人幫、事情有人辦。

三是變“扑明火”為“消暗火”。組織機關干部深入群眾,靠近源頭排查問題,及時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真正做到“發現在早、處置在小”,有效防止矛盾激化,促進鄰裡和睦、家庭和美、社會和諧。目前,全鄉共排查出社會矛盾86件,介入受理86件,調處成功79件。不僅解決了一些沉疴頑疾,而且使許多矛盾在爆發前就得到化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問題不遺留、矛盾不上交”。

截至目前,共查擺出黨員干部“四風”方面問題108條,征求意見建議329條,記錄民情日記73本,為群眾辦理便民服務事項300余件,開展各類技術輔導320余次。

分享到:
(責編:秦華、喬業瓊)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