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群眾路線工作法100例征集

章丘明水街道查舊村:“三個一”工作法聽民意解民憂聚民心

2014年09月11日10:2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作為村干部,能為群眾解決一個小糾紛,能幫群眾辦上幾件實事,能多替群眾跑上幾趟腿,就是最實實在在的群眾路線。”作為山東省省級文明村——章丘市明水街道查舊村的當家人,黨支部書記馬素家如是說。十幾年如一日,通過“一封信”、“一把掃帚”、“一個電話”,詮釋著群眾路線在基層的真諦。

一封書信,架起干群連心橋

一封信,一寫就是十年。“一事一議,啥事情村裡都會給咱一封信,征求老百姓意見。”查舊村的群眾已經習慣了通過村民小組長和村兩委《致廣大村民的一封信》了解村裡的決策。查舊村委會對於重大事項,總會嚴格按黨員群眾建議、支部提議、兩委商議、上級黨委政府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決議五步議事操作,形成決議后起草《致廣大村民的一封信》,由村民小組長發放到每家每戶,爭得百姓的理解和支持。“這個地方垃圾遍地,臭氣熏天,要是清理出來,修建成一個小廣場就好了。”在章丘市明水街道辦事處查舊村村東有一家廢棄拆除的廠房,堆積了一堆建筑垃圾,老百姓就習慣性地將這裡當成了垃圾存放點,周邊的群眾深受其害,議論紛紛。“建不建,群眾說了算。”村黨支部立即召開村兩委和村民代表會議,大家一致通過。會后立即“家家戶戶一封信”,看看大家有沒有意見,結果沒有一個提出異議,那說干就干。一個多月的時間,一個環境優美的小廣場就建成了,周邊的群眾嘖嘖稱贊:“咱老百姓的意見,村裡都拿著當大事來辦。”

前些日子,村民代表提出了實施舊村改造的意見和建議,村黨支部立即召開了兩委會、黨員會、村民代表會,並讓村小組長拿著“一封信”到每家每戶征求群眾意見,結果贊同率達到了99%還要多一點。在近期的“美麗鄉村”建設活動中,上級部門撥付查舊村專項資金20萬元,為避免重復投資,黨支部和村委會研究決定,此款項將在舊村改造之后用於苗木移植,簡簡單單一封信,公開財務,又一次得到了群眾的一致理解和支持。

一個電話,大事小情都辦好

查舊村有一位高姓村民,因為車禍導致了腦殘智障,不能到工廠上班,生活沒有了著落。這位村民給村委打了一個電話,村委立即積極協調,安排他到一家印刷企業打掃衛生,月工資1000元,保証了他一家人的生活。村主任袁守鳳說的很到位:“老百姓能自己辦了的事不會來找我們,隻要來找,對他來說,對這一個家庭來說,肯定是大事,是遇到了難處。這些事你熱心去辦、去跑,群眾也就記住你的好了,你要是一次不管,他以后就再也不會來找了。”

“俺家的孩子大學剛畢業,找不到工作,愁死人了。”老百姓的一聲訴苦,黨支部立即行動,與附近的園區企業聯系,第二天小伙子就找到了滿意的崗位,高高興興上了班。原來,查舊村前些年規劃建設了工業園區,現已有規模企業12家,不乏七個核桃、濟南聖城印務、小蜜蜂筆業等品牌企業。正是在村兩委不厭其煩地詢問和聯系下,村裡先后有40多名青年到園區就了業。

“我們村有為民服務車。不出村的事情我們村兩委跑上門替群眾辦,出村的事情,村裡安排專車接送,安排專人陪同辦理,咱村委對上級職能部門的工作流程熟,可以讓群眾少跑冤枉路。”說話間,有人打來電話,說是要到街道計生辦辦理“娃娃証”,村委負責人放下電話,立馬上車向群眾家趕去。

一把掃帚,掃出文明鄉風

“村干、村干,就是要帶著群眾干,真干,大家伙才服氣。”查舊村黨支部書記馬素家多年來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每天早起打掃衛生,屋裡屋外,房前屋后,每天一遍,干干淨淨,清清爽爽。用馬書記的話說:“早起打掃衛生好處多,干淨了自己,鍛煉了身體,樹立了形象,一舉多得。”在馬書記的帶動下,自覺維護村庄環境、自覺打掃家庭衛生成為了全村人的習慣。其實,村干部帶頭,這在查舊村兩委也是習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時,市政府出台惠民政策,對新農村建設項目補貼70%,但前提是村裡必須先墊付30%。面對惠農政策,支部一班人既喜又憂,喜的是村庄可以借勢發展,憂的是村集體根本就沒有足夠的錢。最終,村兩委帶頭,發動黨員群眾、親朋好友、落地企業湊齊了錢,大街小巷進行了硬化,安裝了路燈,主要街道進行了綠化,建成了“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樹木成行、花草成片”的“美麗生態新農村”。

“村容村貌改觀難,文明習慣養成更難。”面對群眾的訴願,查舊村委組建了100人的衛生服務隊和綠化養護隊,分為9個片區,由村兩委成員包主干路,村民代表組長包片區,實施“包片、監管、檢查、驗收”追蹤督查制度。每當看到衛生打掃得不徹底,村兩委就親自動手,打掃出“樣板路”,帶動衛生隊伍的規范性和積極性。就在筆者採訪一名衛生服務隊成員時,他幾次催促筆者:“結束了沒,結束了沒?”筆者感到很好奇,他說:“大家都在那裡打掃衛生,我卻在這裡‘偷懶’,說不過去。”一句不經意的話,折射出省級文明村的“秘訣”。

分享到:
(責編:秦華、權娟)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