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群眾路線工作法100例征集

惠州仲愷高新區:開展“仲愷一家親”幫扶困難異地務工人員

2014年09月11日09: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

仲愷高新區全區有近30萬企業員工,其中約24萬為異地務工人員,該類群體對仲愷高新區發展舉足輕重。自啟動仲愷高新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工作以來,區委、區管委會特別重視對異地務工人員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讓異地務工人員在仲愷找到家的感覺,如在教育方面,關注異地務工人員困難子女就學,在全市試點推行教育電子券,符合條件的外省籍異地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讀民辦小學或初中可通過電子公共教育券獲得財政補助。2014年,為進一步擴大困難異地務工人員的幫扶范圍,仲愷高新區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創新提出開展“仲愷一家親”活動,全區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與困難異地務工人員施行結對幫扶,幫助異地務工人員解決實際困難,取得明顯效果。

二、做法

(一)“點上”與“面上”有效結合。

採取點面結合的方式,確保幫扶工作不留死角,全方位、多層面地推進困難異地務工人員幫扶工作。一是區領導堅持“三個一”率先垂范。16名區領導班子成員以“一對多”的形式,分別聯系幫扶3名困難異地務工人員,通過駐區期間上門走訪、節日慰問、邀請座談、電話詢問、網絡互動、書面信函等多種途徑,深入困難異地務工群眾開展扶貧調研,廣泛了解他們的發展需求。堅持開展“三個一”措施,即召開一次“會診”會,分析異地務工人員困難的原因,研究提出有針對性對策和幫扶工作計劃﹔堅持每月不少於一次電話聯系,了解其生產、生活情況﹔每季度不少於一次上門走訪,協調解決困難異地務工人員遇到的困難。同時根據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及時更新信息,調整幫扶舉措,做到心中有數,統一規劃,確保幫扶工作取得實效。截止目前,區領導班子成員走訪異地務工人員52次,落實幫扶資金5萬多元。二是實施“321”黨員干部幫扶工程。通過企業推薦、鎮(街道)工會審核把關,區總工會篩選公布等程序,在全區各企業選出352名最困難、最迫切需要幫扶的困難異地務工人員,與我區274名黨員干部建立“321”幫扶,即1名單位主要負責人、1名正科級以上干部、1名副科級以上干部分別聯系幫扶3名、2名、1名困難異地務工人員,進一步擴大幫扶的范圍,黨員干部“因困施策”,多措並舉幫扶幫扶對象。三是推廣“親青天使”全員幫扶計劃。我區以社區綜合服務中為平台,黨員干部通過開展“親青天使”課堂、壹家親學堂“暑期夏令營活動”、“美麗聖誕 你我同歡樂”等系列“親青天使”幫扶計劃,豐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暑假期間的戶外活動。同時,在全區扎實開展“五色”黨員志願者愛心助困志願服務,通過開展“五色”黨員志願者與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農村留守兒童、單親母親、困難女工及殘疾人等5類人群結對幫扶活動,引導全區黨員干部踐行群眾路線,真正把志願服務觸角深入基層、深入家庭,把溫暖關懷送到困難群體的身邊。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區455名黨員志願者報名參與愛心助困志願服務活動,資助困難群眾565名,資助金額27萬多元。

(二)“輸血”與“造血”有效結合。

在“輸血”式提供物質救助的同時,推廣相關的就業創業政策,增強其解決困難的本領和內生動力。一是雙管齊下當好“救濟員”。在端午、“七一”等節日期間,區黨員領導干部利用節假日時間,深入企業和困難異地務工人員家中,對聯系幫扶對象走訪慰問,有針對性地開展送溫暖獻愛心和捐贈物資幫扶活動,送去慰問物品和節日的祝福。對因病致貧、因殘致困等困難異地務工人員,黨員領導干部主動為其向區慈善總會申請臨時救助資金,幫助解決燃眉之急。如區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楊鵬飛聯系幫扶的3名TCL光電科技(惠州)有限公司困難員工均為因病致貧,為解決醫療費用困難,及時向區慈善總會為每名員工申請了5000元臨時救助資金,並鼓勵其勇於克服困難,早日治愈回到工作崗位。二是領略政策當好“宣講員”。黨員領導干部在走訪困難異地務工人員中,積極向困難異地務工人員宣講各級各類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就業、住房保障等與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惠民政策,解答或代理咨詢務工人員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辦事程序和法律法規疑惑,增強困難異地務工人員化解困難、改善生活的信心和決心。據統計,活動開展以來,全區黨員領導干部共開展政策宣講600多人次。三是“三幫扶”當好“引導員”。開展技能提升幫扶,結合“雙轉移”培訓,黨員領導干部積極發動異地務工人員特別是就業困難的異地務工人員參加全區免費技能提升培訓,提升工作技能和就業競爭力。開展就業幫扶,通過與就業培訓中介、企業招聘會的常態化聯系,多渠道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搭建有就業意願的困難異地務工人員與用人單位溝通聯系的平台,實現就業和再就業。開展創業引導幫扶,通過引導困難異地務工人員參加創業培訓、提供創業信息、宣講創業典型和政策等系列措施,多方式幫助符合條件的人員落實小額擔保貸款和相關扶持政策,幫助引進適合家庭經營運作的餐飲、服裝、承包種植等項目,著力增強困難異地務工人員的“造血”能力,不斷拓寬困難家庭脫貧致富和增收的渠道。

(三)“服務民生”與“幫扶助困”有效結合。

結合仲愷高新區民生事業發展的現狀和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針對困難異地務工人員的教育、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系列惠民政策,使他們切實感受到仲愷高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一是教育資助。實施“優秀異地務工人口扎根工程”和積分制入學等優惠政策,為符合條件的困難異地務工人員子女解決學位問題,並通過聯系學校、減免部分學雜費或捐送學習用品等形式,緩解他們的學費壓力,促進教育公平。每年研究異地務工子女在仲愷高新區就讀民辦學校的學費相關事宜,進一步提高“電子教育券”補助標准,其中2014年實行小學補貼1100元/人,初中補貼1700元/人,比2012年試行時分別提高800元和1300元,有效緩解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費壓力。二是醫療幫助。將異地務工人員子女納入醫保范圍,異地務工人員夫妻隻要有一方參加醫保,其子女就可以參加醫保,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民醫保”。通過聯系醫院、送醫送藥、協調減免醫療費用、動員社會慈善捐助和申請重大疾病援助等方式方法,幫助困難異地務工人員解決看病就醫困難問題。三是住房保障。仲愷高新區首批保障房用地面積約為3.6萬平方米,第一期公租房房源900套於2013年12月完成建設。為緩解異地務工人員的住房壓力,仲愷高新區大膽嘗試,將公租房的承租對象面向仲愷高新區中等偏下和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在仲愷高新區內穩定就業的無房職工、高新技術人才及在仲愷高新區內穩定就業的異地務工人員。經搖號選房中,有510戶符合條件的異地務工人員參與。

三、成效

(一)干部形象在活動中得到樹立。區領導帶領全區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深入基層了解困難異地務工人員的生產生活,聽取困難異地務工人員意見建議,改變了以往領導干部坐在機關遙控指揮的工作方式。通過面對面宣講、心貼心交流、實打實解難,領導干部與困難異地務工人員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使黨員領導干部在服務群眾中,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提升黨性修養,樹立為民務實清廉良好形象,構筑黨群干群關系“一家親”。

(二)群眾困難在活動中得到解決。將“仲愷一家親”活動與“五融五聯”、進村駐企、“五色”黨員志願服務等其他品牌活動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政策幫扶、業務對口幫扶和設立扶貧助困基金等形式,幫助困難異地務工人員有效解決了教育、醫療、住房、就業、創業等方面的困難,贏得了群眾的贊賞。

(三)社會矛盾在活動中得到化解。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是維護廣大群眾合法權益的現實需要,是保証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重要任務,也是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內容。通過開展“仲愷一家親”活動,組織領導干部深入困難異地務工人員宣講政策、聽取意見、幫貧扶困,有效解決了異地務工人員的實際困難,排查並化解了基層矛盾,真正實現了“仲愷一家親”。

四、啟示

(一)開展“仲愷一家親”活動,必須出以“真心”。“仲愷一家親”實質上是對群眾和企業的一種幫扶行為,活動的出發點和著力點必須是服務群眾、服務企業。黨員領導干部要帶著真情實意,深入基層、深入企業,了解群眾所需所想,站在群眾的立場,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隻有做到心系群眾、為民解憂,才能贏得群眾的支持。

(二)開展“仲愷一家親”活動,必須著力“惠民”。群眾利益無小事,要樹立干群一家的思想,從為群眾謀利益、謀發展的角度出發,科學合理的制定惠民政策,並通過強有力的貫徹執行手段,推動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確保群眾享受實惠。

(三)開展“仲愷一家親”活動,必須著眼“長遠”。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開展“仲愷一家親”活動,除了幫助群眾解決眼前的實際困難外,更重要的是要著眼長遠,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加強培訓力度,建立長效機制,幫助群眾自主創業、自力更生,不斷拓寬困難家庭脫貧致富和增收的渠道,切實幫助群眾擺脫困難。

分享到:
(責編:秦華、權娟)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